合谷刺法加电针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作者:刘荣芬,王清波,王福秀
【关键词】 颅脑损伤;肢体运动障碍;合谷刺;电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颅脑外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致肢体运动障碍也成为临床常见病症,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合谷刺法为《内经》五节刺法之一,又称鸡足法,《医学纲目》(卷25)楼英解释为:“鸡足取之者,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如鸡之足三爪也。”适用于肌肉比较丰厚处,可用治肢体、筋脉病症。笔者运用合谷刺法加电针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有头颅部外伤史,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②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1]在Ⅳ级以下或者患侧上下肢不能同时达到Ⅴ级。③无昏迷或智力障碍,能配合检查。④不合并有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骨关节病。⑤无脑血管病或颅内肿瘤病史,无心、肝、肾功能障碍,病程在3个月以内。
1.2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均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经神经外科给予手术或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开始给予针灸治疗。其中男性37例,女性14例;年龄16~57岁;病程12~70 d;CT或MRI检查诊断为颅内血肿12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1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或合并硬膜外血肿者8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5例,脑干损伤2例,严重脑挫裂伤7例;其中经钻颅或去骨瓣清除血肿减压手术治疗者28例,未经手术者23例;伴有言语障碍者20例,伴轻度意识障碍者13例,伴大小便异常者6例;右侧肢体运动障碍者24例,左侧肢体运动障碍者27例。
2 治疗方法
行合谷刺法,根据颅脑损伤症状及肢体运动障碍部位灵活选穴,交替进行治疗。
2.1 针灸取穴
主穴:头部取百会、神庭、风池;上肢取患侧肩恼、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八邪;下肢取患侧髀关、伏兔、侧三里穴(董氏奇穴)、丰隆、三阴交、绝骨、解溪、昆仑;颈部取大椎穴。随症配穴:言语不利者加上廉泉、内关、通里;轻度意识障碍者加人中、内关、四神聪、本神,太冲与涌泉交替取用;大便秘结加天枢、上巨虚;二便失调加头针泌尿生殖区、天枢、中极、次篌;痉挛期上肢加尺泽、臂中;下肢取环跳、风市、阳陵泉、纠内翻、跟紧(奈横纹中点下9.5寸)、绝骨、丘墟、昆仑。
2.2 操作方法
先嘱患者侧卧位刺大椎,捻转行针2 min后出针;再嘱患者仰卧位,向鼻根方向斜刺人中,进针0.5寸左右,向舌根方向刺廉泉,进针0.5~0.8寸;主穴予合谷刺法;其余随症配穴行常规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