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关于农牧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现实问题与基本对策(一)

关于农牧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现实问题与基本对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农牧区中小学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牧区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潭,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重新把握农牧区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探讨农牧区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对策,是当前推进农牧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当前农牧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f"l题,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现代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才能保证农牧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革新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融人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国家“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具体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势如破竹,国内发达地区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建设如火如荼、成绩斐然。但是,广大农牧区学校由于受经济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却难如人意,令人担忧。大多数学校仅仅购置了少量的计算机,能够给学生上一点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广大教师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很少,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重新把握农牧区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探讨农牧区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对策,是当前推进农牧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一、农牧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观念问题
  部分农牧区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城市学校的事,离自己太远,没有条件也没必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纯碎是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师教学仍然是粉笔、黑板加教科书,没有一点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更没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革的想法。在某些条件好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情况是比较好的。从计算机拥有的数量来看,这些学校一般建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有的甚至还装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这些计算机大多用来教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时间较少。这意味着学校仍然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对待,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讲解,而没有将计算机的运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方面。更有甚者认为计算机就是电子打字机,除此以外没有多大的用途。
  (二)已开展的多媒体教学大多数仍然是传统教学的翻版
  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教育理论、教育模式的更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代表性的教学手段,理应适应这种教育改革,然而,农牧区中小学的现实却未尽然。现在多数多媒体教学仍然是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教学工具的改变,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能力,加进更多形式的刺激来加快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有些学校和教师认为只要在上课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便是先进的教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必然是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为使用多媒体而进行的教学。
  (三)在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存在“乱用”、“滥用”现象
  有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便不肯割爱,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致课堂上充斥了大量的声音、图象、动画,以为只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媒体使用得越多,效果就越会好。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无庸质疑的,但是否用得越多就一定越好呢?是不是“传统模式”完全要被多媒体教学取代呢?如果每节课一味追求多媒体,忽略其必要性,或者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
  (四)在课件选择、制作、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制约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软件,但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部分――课件,在农牧区中小学无论选择、制作还是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多还停留在偶然的公开课上,在课堂上使用得较多的也只是代替了教师板书的演示课件。一方面,可供选择的多媒体课件太少,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开发太费时费力。如果教师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精力,只是为了上一次课用一下,则很难调动起制作者的积极性。而且如果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人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再说,对大部分教师来说,独立开发多媒体课件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从而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只出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这类情况。其实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软件市场,还很不完善,农牧区中小学还没有进入课件制作者的视野。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用,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农牧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的电脑爱好者,稍加培训就上岗,很少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所以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肤浅,专业化不高,能给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就不错了谈不上怎样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应用计算机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就无能为力,其他教师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农牧区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对策
  (一)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指导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进行需要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指导。如果没有教学理念的转变,即使设备再先进,教师准备得再好,也很难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广大农牧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传统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习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媒体的应用目的自然是促进“教”。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多媒体计算机能很好地创设情景,利用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使学生能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围绕学生如何学做教学设计。只有在充分的论证和必要的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了计算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