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详细内容

第一篇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提高焦炭质量的措施》

2011年第1期2011年1月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Engineering&Equipment

73

提高焦炭质量的措施

刘君红1,邱岳2

(1.内蒙古包钢职业技术学院;

2.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通过对目前焦化厂生产状况分析,提出了提高焦炭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为钢铁生产提供优质焦炭作保障。

关键词:焦炭质量;焦炉;煤气

随着钢铁公司提出将钢铁产能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奋斗目标。如何做好焦炭质量的提高,满足炼铁生产的需要,是目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焦炭作为高炉炉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炉冶炼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高炉喷煤后,入炉焦比降低,焦炭在高炉内劣化加强,使焦炭性能优劣的影响就更加突出。所以,焦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铁质量,只有提升焦炭质量才能提高钢铁质量。立足内蒙及区外用煤煤炭资源现状,结合包钢焦化厂生产实际,认为提高焦炭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焦炉大型化;(2)配添加物;(3)炼焦炉温;(4)干熄焦技术;(5)加强对焦炉的管理。1焦炉大型化

焦炉增加炭化室容积的办法是要提高主焦炉高度(如由4.3m升高到6m),也可以增加炭化室宽度。增加焦炉炭化室容积的好处是提高装炉煤的堆比重(煤进入高的炭化室下落时间长,动能增大致使煤压实。),煤饼加大后热态煤颗粒之间接触点多,热解液相产物和气象物多,膨胀压力大,利于煤的表面粘接和界面反应,实现提高焦炭质量和节约能耗。大型焦炉自动化水平高,生产出焦炭质量稳定,劳动产率高,成本低。在相同条件下,6m焦炉生产的焦炭质量要优于4.3m焦炉。2配合煤中配添加物

煤沥青、焦油渣加入配煤中可提高配合煤的粘结性,减少强粘结性煤的配入量或增加弱粘结性煤的配入量。当强粘结性煤缺乏或煤沥青销路不好时可配入改善焦炭质量。通过配加3%的改质沥青实验,结果证明当加入改质沥青后,焦炭质量有明显变化,G值在原来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

[1]

。已达到84;M40稳定在80.0以上(采用普通湿法熄焦)

表1焦炭数据平均值对比结果

未配加改质沥青配加改质沥青

虽然配加改质沥青可以提高焦炭质量,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带来了上升管结石墨加快、推焦困难等问题,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具相关资料介绍该问题可采用与煤料压块装炉方式解决。3炼焦炉温

要得到一个好的焦炭质量,保证炉温的均匀是关键。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通过以下几项切实可行的方法保证炉温均匀、稳定。

3.1高向加热均匀性的解决

使用焦炉煤气加热的6米大容积焦炉一直存在高向加热不好的问题[2]。因为焦炉煤气可燃成分占90%左右,热值高,燃烧时火焰短,易造成高向加热不好。为了保证焦饼成熟,把标准温度提高使焦饼上部成熟,但是却造成了下部过火,影响焦炭质量且造成煤气的浪费、耗热量增加。通过对焦炉煤气加热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焦炉煤气加热系统中的横管进行了调整,由原来Φ108管径改为Φ89管径。这样使同一流量下煤气的喷射力增大,适当调整吸力,使火焰拉长,焦饼均匀成熟,下部温度为1030℃~1050℃,上

G值8184

M4079.9580.46

M107.607.51

74

刘君红:提高焦炭质量的措施

部温度为990℃~1000℃,从而稳定了焦炭质量。3.2焦煤系统堵塞造成炉温不均匀的处理

焦炉煤气由于净化不好,煤气中的萘、焦油渣等杂质含量较多,使焦炉煤气加热系统中的下喷管、横管、小孔板经常出现堵塞现象。由于这些部位的堵塞,使个别立火道温度偏低,造成炉温不均匀,经常出现花焦、生焦,影响焦炭质量。经查阅资料[3,4],煤气中的大部分杂质在30℃左右易沉积,故提高预热器的温度,使其温度始终保持在55℃—60℃之间,以降低其沉积速度,延缓堵塞时间。另一方面,对焦煤煤气两端的横管进行保温处理,使边炉横管中的煤气温度不至于过低以及通过改变焦煤加热系统中的横管管径(由原来Φ108管径改为Φ89管径)可使横管中的煤气压力增大,流速加快也起到了延缓堵塞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炉温的均匀。

3.3大容积焦炉使用高炉煤气加热时单排温度不均匀的处理

6m大容积焦炉在使用高炉煤气加热时由于煤气热值低,且边炉散热量大,炉头温度不易保,通过在高炉煤气中加混合的办法来解决炉头温度低的问题,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该办法一方面增加了炼焦耗热量,另一方面也对炉体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次改进,使煤气口舌型排列,进入单个燃烧室各立火道的煤气量合理分布,做到按需分配,同时又适当调整舌型砖尺寸,改变单个立火道的煤气、空气量。从而真正从技术上解决了6米大容积焦炉炉头温度低的问题,一方面改善了焦炭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广到其它6米焦炉。4干法熄焦技术

干法熄焦是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的熄焦工艺。干熄焦能明显改善焦炭质量,主要表现在:(1)红焦在干熄炉内停留时,相当于延长焖炉时间,可改善耐磨强度和热性质;(2)减少焦炭的裂纹产生和深化,提高抗碎强度;(3)与湿熄相比,干熄时未发生水煤气反应,使气孔结构保持完好状态;(4)干熄过程中,焦炭机械破碎程度高,使焦炭结构中的薄弱部分脱落,相当于进行了整粒。一般认为干熄焦比湿熄焦,焦炭质量有明显提高。另外,焦炭的热态性能也有所改善,反应性CRI降低1%~3%,反应后强度CSR提高3%~4%。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干熄焦时焦炭质量明显增加,如下表:

表2同配比、同炉型干、湿熄焦焦炭质量对比

M40(%)M10(%)CRI(%)CSR(%)

5加强对焦炉的管理

焦炉的操作水平和热工制度对焦炭质量、焦炉寿命,生产成本均有较大的影响,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稳定配煤、稳定操作、稳定焦炭质量是实现焦化生产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焦炉生产的稳定顺行和生产出高质量的冶金焦炭,我厂注重焦炉管理技术措施的应用,在新系统上应用了加强焦炉管理的新技术,如焦炉装煤量、煤气自动记录、自动推焦记录、红外测温技术、四车定位系统等。有力地稳定焦炭质量,提高了焦炉生产能力。

总之,改善焦炭质量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炼焦生产过程中自觉应用提高焦炭质量的基本原理,积极开发并广泛采用提高焦炭质量的技术措施,为高炉提供更多的优质焦炭,

[1]倪九华,石文彬.焦化生产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1990:230-232.

[2]黄钟九,房鼎业.化学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439-441.

[3]龙菊兴.炭化室清除石墨的新方法[J].燃料与化

工,2003;34(3):120-121.

[4]谢东.炭化室清强化炼焦生产管理,促进焦炉节能增效

[J].本钢技术,2007;(4):37-38.提高钢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80.237.4924.167.0

83.66.3821.6571.41

第二篇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关于提高焦炭质量的若干问题》

关于提高焦炭质量的若干问题

周师庸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1深入.细致掌握已有的有关基础知识

由于高炉容积日趋增大和风口喷煤量日渐提高,焦炭在高炉中停留时间随之增长,焦炭在高炉中劣化条件有所改变,再加上经济转轨过程中煤源出现种种复杂的、不易应付的局面,致使提高焦炭质量几乎成为焦化企业一项经常性的、非抓不可的任务。

由于煤是自然界罕有的复杂有机混合物和多种无机矿物组成的混合物,也由于其它相关的一些原因,煤利用学科比其它学科进展缓慢。迄今为止,严格而吉,煤的利用还难能算是一门科学。煤的利用,包括炼焦领域在内,很多还处于经验阶段。然而,其它众多学科和生产的迅速发展,迫使炼焦专业不能原地踏步,这就是炼焦行业长期以来的总体处境。

由于煤的复杂性,凡是与煤有关联的领域,要前进一步,均要经历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因此,正确、深入理解和掌握已有的煤焦知识是必要的,也是进一步提高焦炭真实质量的必要基础。只有这样,我们就不会满足现状,在我们面前才有可能出现前进的突破口。

由于焦炭由配煤转化而得;配煤又由各种炼焦煤种组合而成;炼焦煤煤种由现行煤分类用几种煤质指标圈定各别范围而定。因此,深入理解煤质指标的内涵是从事煤焦工作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理解煤质指标需要尽可能地与煤分子的化学结构发生联想。这样才能达到深入,细致的理解。尽管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可供实际应用的煤分子化学结构出现,但煤分子化学结构的概念和其随变质程度提高的变化规律却已是公认的。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能尽可能与此发生联系是必要的,并将会从中得益。

1。1现行煤分类指标本身的优缺点:

对煤分类指标的掌握,不能只到位,到数值的高低。只有正确,深入的了解煤分类指标的内涵,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煤分类指标。

1)挥发份V%:

优点:设备和操作简单易行,能大体上标志煤阶,或煤化程度,或变质程度。缺点:当煤岩组成复杂时,其正确性就下降,特别对低变质程度的烟煤而言。2)胶质层厚度Y,mm:

优点:在粘结性指标中,唯一表示量概念的指标;具有一定可加性,煤样多,易有代表性,得出附助指标多。如:各类煤能得出不同类型曲线;收缩率X;焦块显示一198—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裂纹情况;软化温度,固化温度,可塑带范围。

缺点:没有质的概念,胶质体由气相、液相、固相物质组成。各相物质所占比例不同,或液相物质的质量不同,y值相同,实际质量却不会相同;y值在7以下,难以测准;粘结性强的,大山型曲线的煤,有时测定误差较大。

5)粘结指数G:

优点:此指标由罗加指数衍变而来,标志粘结性直观性强;可区分整个炼焦煤列煤的粘结性;设备简单易建。

缺点:操作时对整个系列炼焦煤所配用无烟煤的数量和粒度不一致,因此,测得结果,实际上,缺少可比性;对所用无烟煤需不断矫正;操作简单,但需严格,需有一定训练,才能获得正确结果。

4)奥亚膨胀度b:

优点:设备和操作均规范性强;对炼焦煤区分性强;可测得软化温度,固化温度和可塑带。

缺点:对强粘结性煤,b值有夸大现象;较高和较低变质程度煤均测不出b值,仅为仅收缩。而这二种类型煤虽均为仅收缩,但其在炼焦中作用却有较大差别,其中两者部分可软化成分的可塑带区间不同;有一部分煤不能呈正常曲线,而呈流态塑性曲线(Fluid-PlasticCurve),如壳质组含量高的较低变质程度煤,见图1。

I//

一199—图1流态塑性曲线(Fluid--PlasticCuPve)上述现行煤分类所应用指标的共同缺点是将复杂的煤按均一物质来处理。1.2现行煤分类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引用前苏联炼焦煤指标和煤分类模式。在当时,对我国炼焦生产起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但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煤田分散,不像前苏联煤田不仅大,且炼焦煤品种齐全,一个焦化厂只要用一个煤田的煤就能获得适用的配煤方案。中国极大多数焦化厂必需由若干煤田煤配合才能获得适用的

焦炭。后来,各厂逐渐发现在煤分类中同一牌号的煤,在配煤中,有时不能互代,有的甚至在配煤中的作用有跨牌号现象。因此,从欧美所用众多煤质指标中又加选用了奥亚膨胀度b。显然,这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于罗加指数对强粘结煤和弱粘结性煤的区别能力不强。北京煤炭研究院煤化所在罗加指数基础上,经过对无烟煤的加量和细度作了研究,提出了G.。实际上,这仅能解决一些主观上想要解决的某些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前苏联煤分类的模式,在应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归根结蒂,煤分类主要本是商业上的需要,而不是专门应用于配煤技术。前苏联所具备的特殊的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管理条件,我国都无法完全效仿。更何况分类中煤质指标存在的缺点必然会反映到煤分类在炼焦生产应用中,再加上煤分类中各指标对各煤种划定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又必然会在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别,有时甚至会很突出。

煤分类的共同的最大问题是其所用指标均将复杂的煤按均一的物质来处理,已如上述。

1.3现行配煤技术是以现行堞分类为基础的经验配煤

由于煤质指标和炼焦煤分类存在上述问题,以此为基础的配煤只能局限于经验配煤。经验配煤的特点是任何原料和要求的变化都必需经过小试、中试、生产试验。即使得出结果的优劣,也往往缺乏确切判定其原因。这样的经验配煤需要逐渐改观。好在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此不断地进行了众多基础研究。充分运用这些既得成果,经验配煤在目前应该是较前有条件逐步突破的。,

1.4煤岩显微组份组成能初步体现煤中有机物质的复杂性

运用显微镜手段的首要贡献是能将十分复杂的煤中有机物质显示于镜下,使之有初步条件将煤能不再以均一的物质来处理。

用显微镜来观察煤,起始于古植物学科l之后,煤田地质工作者运用显微镜手段来研究煤的成因和煤层对比等,并因此,形成煤田地质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即“煤岩学”。目前在国外,我见到的煤岩学家仍均为煤田地质专家。由我国仓Ij立的“应用煤岩学”的主要任务是洞悉煤岩显微组份性质及按煤不是均一物质来加以利用。它归属于煤化学和煤化工学科。目前我国从事这类科技人员,绝大多数人员的专业均为化学或化工。

以下列述煤岩显微组份简略的形成条件,及其主要性质。

1)镜质组Vt

煤是古植物中木质纤维素在还原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而形成。它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体。不仅由于它占煤中有机成份50%以上,而且它的质量优劣,在炼焦过程中决定焦炭质量的大致框架。因此,确定不同变质程度煤中镜质组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反射率是当今标志镜质组质量指标中最佳的一个。

反射率研究的历史己逾百年,经过各国科学家多次仪器和操作的改进才到达目前可应用的水平。——200——

其中:A一老万

B一双鸭

c一鹤岗

D一范各庄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E一介休

F一潞安长焰煤气煤1/3焦煤肥煤焦煤癯煤《R,wx一0.63)(毫m一0.75)(RⅫ=0.83)(莨HⅢ。0.94)(i%a1.25)(露摊・1.73)

图2变质程度由低到高反射率分布图变化

反射率R能综合地标志镜质组复杂的分子化学结构。即使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的同一镜质组条带的每一点镜质组,它们的反射率也不完全相同,也即各点镜质组的化学结构不完全相同。因此,一个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不是由一组相近的数字组成,而是每点镜质组反射率联线形成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中每一点,其化学结构大致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随着变质程度加深,镜质组的化学结构,由于结构单元周边官能团逐渐消失,侧链变短,变少,稠环苯核增大。这样复杂的变化,总体反映在反射率分布曲线的定位和形态上。因此,低变质程度镜质组的反射率峰位顶高,正态分布曲线分布范围狭,高变质程度镜质组的反射率峰位顶低,正态分布曲线的分布范围宽(见图2)。这样表达镜质组的性质,虽在应用中仍不理想,但至今尚无比反射率和反射率分布能更确切,更具实用意义的表达镜质组性质方法。总之,它能充分体现煤中有机成份的复杂性,从而初步能应用在实验室和生产中,这是目前任何其它指标都不能与反射率相比拟的。

2)丝质组

形成丝质组的原始材料与镜质组相同。但它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任何变质程度煤中,丝质组在加热过程中都不会产生形成胶质体的整个过程。由此可推知丝质组稠环芳烃苯核不尽大,且周边侧链少而短.炼焦过程中,它是被粘结的惰性成份,能起瘦化剂作用。尽管它在炼焦过程中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但它不是成焦的主体。

显然,古植物遗体在自然界自始至终处于氧化条件下,应该是极少的,很多随着气候变化,水涨水落,氧化和还原作用会交叉进行。但是在自然界的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已形成的丝炭化物质不可能变成镜质组。而已形成的镜质组遇氧化环境能使性一201—

质接近丝质组。两种不同环境交替出现,使现今煤中显微组份复杂化。在炼焦中,以加热溶融与否而论,则镜质组即使已形成,再遭受氧化环境,仍然会失去其加热可溶融的特性。煤岩显微组份命名中半镜质组和半丝质组就是属于这类成因条件的产物。这类成分在炼焦中作用倾向于丝质组。不再可能会有镜质组以后还将要提到的那样复杂的变化。

5)壳质组L

壳质组的原始材料与镜质组和丝质组不同,它主要是由古植物中抗氧化能力强的外皮体衍化而来。因此,它的分子化学结构与镜质组和丝质组均不同。一般它含氢量高、稠环中苯环少、链长易断。除了成因特殊的煤种,一般它在煤中含量少。加之,它处于低变质阶段,分解温度低,生成的气体逸出量大,残留在焦炭中残炭数量极少。故而它对成焦的影响小。至于处于中变质程度以上的壳质组,其性质近似同生的镜质组。壳质组所含不同煤岩分子虽有多种,相互性质略有差异,由于其含量少,一般不再区分。在炼焦中,壳质组与镜质组均属活性成份。.

2建立科学配煤的前提和建议建立科学配煤指标

既然现行煤分类及其所用煤质指标存在上述问题,就应设法突破经验配煤。框架,逐渐过渡到科学配煤,尽管当前还存在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毕竟已是大势所趋。

首要的前提,科学配煤必需按煤是复杂混合物的客观存在来寻找煤质指标。其次,必需按煤的成因条件来确认与指标的相关性。

第三,对某些成因指标尚不成熟时,一是选用其中相对有关的习用指标,例如可从y、G、b中选其中一个I二是继续研究新的指标。

1)建议煤的成因指标:

标志地球生物化学作用程度:

地球生物化学作用是成煤第一阶段。经过地球生物化学作用,由古植物遗体衍生而来的煤岩显微组份组成不会再改变。为便于应用和在计算中运用,可将煤岩显微组份按加热可熔融和不可熔融两大类,并采用共中一类的含量作为指标。一般可采用惰性物质总含量,

即∑I(∑I=F—SVt或∑I=F—SVt+M)。

2)标志地球物理化学作用程度: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地球物理化学作用是成煤第二阶段。由于地球物理化学作用程度,用镜质组反射率R和反射率分布来标志,可得出比较有规律的变化。故镜质组反射率和反射率分布可作为地球物理化学作用程度指标。

5)标志第三成因素作用程度:

这是煤田地质领域尚有争议的一个成因因素。但一致认为除上述两个成煤因素,还必然存在其它成因因素。因为往往上述两个指标值相近,而焦炭质量有时却会相差很大。争议在于第三成因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或谓,由于成煤过程中还原条件不同;——202——

第三篇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浅析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

龙源期刊网.

浅析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

作者:杨舜伊袁纯红蒋高华尹瑞瑕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2期

焦化工业为冶金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钢铁企业提供焦炭燃料。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高温炼焦,它始于炼铁的需要。随着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高炉日趋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愈来愈高。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优质炼焦煤却明显短缺,对如何提高焦炭质量,满足大型高炉用焦的要求是炼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结合云南及周边的煤炭资源现状,通过对影响焦炭因素分析,提出四个方面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

(1)加强进厂炼焦煤质量管理;(2)优化配煤结构;(3)开发优质炼焦煤;(4)运用焦炭的炉外处理新工艺。

1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

1.1配煤结构

现代配煤理论认为:炼焦配合煤中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惰性组分的适宜比例因煤化度(煤的变质程度)不同而异。当配煤的平均最大放射率Rmax1.3%时,以20%~25%为好。配合煤中的惰性组分如同混凝土中的“砂石”,有利于形成致密的焦炭,同时也可缓解收缩应力,减少裂纹的形成。另有研究认为,焦炭的反应性与配煤惰性组分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焦炭的反应性随惰性组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1.2粉碎细度

煤料及其组分的粉碎细度对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物理化学性质都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抗碎性差的镜煤、亮煤、软丝炭易被过度粉碎,而含有惰性组分的暗煤、硬丝炭、矿化镜煤和页岩则难以粉碎。根据炼焦原理,煤料中的活性组分不宜细粉碎,而惰性组应粉碎到合适的程度,以力求消除裂纹中心。

1.3配型煤工艺

配型煤工艺是将一部分煤料在入炉前配入粘结剂压成型块,然后与散状煤料配合装炉。配型煤工艺的优点:(1)型煤煤粒间的间隙小,有助于改善煤料的粘结性;(2)配型煤可提高煤料的堆比重;(3)可以多配用弱粘结性或非粘结性的高惰性组分煤。

第四篇提高焦炭质量论文答辩
《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

2004,中国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战略研讨会论文鑫

提高焦炭质量的途径

1开展配煤试验

1992年前后,国内许多钢铁企业通过配煤试验研究,适当多配优质炼焦煤,焦炭质量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山西等地的优质炼焦煤是保护我国炼焦煤资源及保证煤炭企业和冶金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加强炼焦煤的洗选和合理利用优质炼焦煤,使我国冶金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尤其应重视提高2OOOm'级高炉用焦质量,使我国大高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对煤、焦炭性质和成焦机理的深人研究和不断总结配煤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预测焦炭强度的方法。如用配煤的挥发分与粘结指数、挥发分与胶质层厚度、挥发分与惰性组分,镜质组反射率与惰性组分等指标预测焦炭强度方法。这些方法在生产上应用,对提高焦炭强度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因为炼焦煤的性质是决定焦炭强度的基本因素,所以通过配煤试验和焦炭强度预测,选择适当的炼焦煤及配合比是提高焦炭强度的首要措施。从国内煤炭资源看,优质焦煤大多集中在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2000亿t,其中炼焦煤为1193亿t,占山西省已探明储量的60%,占全国炼焦煤储量2266亿t的53%;肥煤为131亿t,占山西省

储量的6.3%,为全国肥煤储量的44%;焦煤174亿t,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8.4%,占全国焦煤储量的45%;气煤为704亿t,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35%,占全国气煤储量的59%;瘦煤183亿t,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9.1%,

占全国瘦煤储量的70%。目前山西省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洗精煤产量60()万t/a-800万t/a,占全国20%以上。至2000年山西省的洗精煤规划产量可达2600万t/a-2800万t/ao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冶金企业如何用好山西优质煤是涉及稳定优质原料供应、生产优质焦炭的大问题,需要努力疏通供需渠道,解决运输问题。在利用地方煤矿资源时,要特别注意煤炭质量的稳定性,以免影响焦炭质量。总之,我国目前可用的优质炼焦煤总量还不多,而且大都分布在偏僻地区,交通运输不便,所以沿海焦化厂也可以考虑先适量配用进口煤。选用优质山西煤和适量配用进口煤,对炼焦工序来说,显然要增加焦炭成本,但炼铁工序将会因生产指标的显著改善而增加经济效益,所以必须把炼焦和炼铁两个工序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决定选用炼焦煤煤种和配比。

2配型煤炼焦

将炼焦煤的一部分(20%-30%)与粘结剂混合压成型煤,然后与其余散状粉煤混合装炉炼焦。该工艺可改善焦炭M,pl-4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1-5个百分点,由于该技术效果显著,易在生产厂实施,所以日本已广泛采用并已向其他国家输出。配型煤炼焦工艺由于提高了装炉煤料的堆密度和型煤中粘结剂的改质作用,可提高焦炭质量。因此,配型煤炼焦工艺很适合我国国情,既可用于老厂改造,也可用于新建焦化厂的配套备煤工艺。日本7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配型煤炼焦新工艺是装炉煤的一部分(20%--30%)与粘结剂混合压成型煤,然后与其余散煤配合装炉炼焦。配型煤炼焦有两种工艺,新日铁工艺是型

煤和散煤的配比一样;住友工艺是型煤中粘结性差的煤配比大,而散煤中粘结性好的煤配比大。两种工艺对改善焦炭质量都有显著效果。但因煤质不同,效果也不完全一样,一般对粘结差的配煤改善的幅度大些。如上所述,采用配型煤炼焦新工艺可使焦炭的M。提高1-3个百分点,M}改善了1-4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增加1-5个百"2782004,中国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故略研讨会论文集分点。配型煤炼焦技术虽然需要较大投资,使炼焦生产成本相应增加,但对整个公司还是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宝钢的生产实践证明,使用型煤炼焦技术后,每年可少用20万t进口煤,投资偿还期为9a-10a。包钢的配型煤炉孔的炼焦试验表明,由于多配神木煤和焦炭质量的提高,炼焦和炼铁两个工序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马钢以采用配型煤炼焦工艺经济效益的测算表明,由于缩短了原料煤的运距和降低了焦炭的灰分和硫分,增加的经济效益可达300(〕万元/a以上。

3选择粉碎

选择粉碎工艺是炼焦煤的粉碎与筛分或气力分离相结合,按煤种和岩相组成分别粉碎不同粒度,既能消除大颗粒和将惰性组分细粉碎,又能防止活性组分过细粉碎,使炼焦装炉煤粒度组成合理,以提高煤的结焦性和减少焦炭裂纹。选择粉碎工艺在煤粒分离方法上有机械筛分和风力筛分两大类。与机械筛分相比,风力筛力不仅有单机生产能力大、投资低、电能消耗小、运行可靠等优点,而且风力筛分既可以像机械筛分一样把大颗粒煤分出。又可以把密度大的惰性组分和灰分高的煤分出,使之粉碎的更细,从而消除或减少裂纹中心,

提高焦炭强度。风力选择粉碎工艺可使焦炭M40提高1-4个百分点,M10降低1-2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提高1-4个分点。我国炼焦配煤中难粉碎的气煤配比较高,风力选择粉碎工艺非常适合这一煤质。风力选择粉碎与煤调湿结合,不但可以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炼焦耗热量,还可以节约粉碎耗电。煤调湿装置的主要设备为湿煤干燥机和废气除尘器。日本各厂基本上都采用脉冲袋除尘器,而湿煤干燥机却有多种结构,如中山制钢船叮厂用的多层圆盘立式干燥机、新日铁君津厂等用的回转管式干燥机和住友金属鹿岛厂等用的蒸汽管干燥机。调湿工艺基本上都是直接利用废热或余热锅炉发生的蒸汽为热源与湿煤进行直接或间接换热过程。由于装炉煤水分降低,堆密度提高,可以收到降低热耗、提高装煤量、降低火道温度、缩短结焦时间、提高焦炭质量及减少NO,生成量和外排污水量等多重效果。我国洗精煤脱水不好,炼焦装炉水分一般较高,达10%a-12%a。按11%计,平均也比日本高2个百分点,如果通过调湿将煤水分降至6%,则水分降低的幅度为5个百分点,是日本的1.6倍多,则效果会更加明显。煤预热是将煤预热到150'C-250`C,该工艺可改善M401-6个百分点、M102-5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1-10个百分点。但该工艺因装炉困难,焦炉损坏较快等问题,近年应用较少。

5捣固炼焦工艺

炼焦煤在炉外捣固,使堆密度增加到950kg/m'-1150kg/m'。一般可改善焦炭M40-6个百分点,M102-4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1-6个百分点。近年来,山西省有许多焦化厂采用了捣固炼焦生产技术,实践

有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还可以提高焦炭质量。

6配添加剂炼焦

4装炉煤水分控制、煤预热装炉煤水分控制旧本称之谓煤调湿”即CMC)是把装炉煤水分调整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一般为5%--6%),即可增加效益,又不致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日本从1983年到1992年10年中,有5个公司的7家S厂共14座焦炉(1326孔)采用了煤调湿技术。煤调湿技术可使焦炭M40提高1-20百分点,M10下降1-3个百分点。配添加物工艺按添加物种类可分为配粘结剂、配抗裂剂、配粘结和抗裂剂三种工艺。在工业生产上,粘结剂配人量约为3%-7%a;配粘结剂和抗裂剂时,配人量分别为10%和5%。一般可改善焦炭M401-3个百分点,M10l-4个百分点。配添加物改善焦炭强度效果因炼焦煤不同相差很大。W.Weskmp等人的试验结果,配人7%沥青,焦炭抗碎强度M.由48%提高至74.65%,M10由26%下降到6%。配粘结剂的焦炭抗碎强度、耐磨强度和反应强度均得到改善。配焦粉能明显提高焦炭抗碎强度,而耐磨强度、反应后强度可能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