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作文800字
详细内容
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作文800字(一)
溺爱
一、好词好句:
溺爱,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已经是没有任何认识,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仔细的去了解他,为什么?就因为对学习的看重,对自理能力的小看,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所以培养出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
家长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所以请你们一定要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溺爱会导致他们踏入社会的早晚,会导致他们自断绝路。
他们早晚要离开你们的怀抱,离开你们的温室,早晚要去闯荡江湖,当他们离开你时,你们想一想,他们该怎么办?怎么办呢?
给小动物关爱是一件好事,但过于关爱变成溺爱,让它失去动物的天性和生存竞争的能力却是一种伤害。
二、例文: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有可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家长越来越溺爱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非常溺爱自己家的孩子,(意思相同,删去。)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是不对的。孩子,你的父母如此对你,你能受得起吗?
我曾看过一幅漫画:有一个小男孩在客厅看电视,玩玩具吹着空调,而他的爸爸、妈妈在厨房正忙着给他做饭,热的满头大汗。开饭了,孩子的动画片还没演完,妈妈把饭菜端到客厅,妈妈负责喂小男孩,爸爸则负责哄小男孩吃饭。动画片演完了,妈妈哄孩子吃饭,但孩子还不想吃饭,到爸爸了,爸爸开始演各种动物,小男孩笑了,妈妈这才喂上一口。我想问问漫画中的爸爸、妈妈,你们不累吗?我想告诉你们,你们这样会让你的孩子陷入深渊的。
安徽有一个小女孩,她五岁那年,妈妈因生她的弟弟难产死了。爸爸有一条腿因工作折了,家里还有一位病重的奶奶,但她没有放弃、没有害怕而是勇敢的靠自己微弱的力量支撑起整个大家庭。
溺爱是青春的绊脚石,溺爱是一种温柔的“杀人武器”,让孩子没有自强自立的能力,溺爱还可以削弱孩子对待挫折的勇气,溺爱是一种伤害,所以请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你前进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在你遇到困难时,它给予你全力以赴的支持,是你驱赶痛苦时的一盏心灯,当你面对挑战时,不妨告诉自己:“自强自立是体现生命价值永远的试金石!
这就是漫画——重点培养。
现在的社会上,独生子女已经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现在城市百分之九十,农村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的成长引起了关注。家长们越来越宠爱这些只有一个的儿女。家长们的普遍观点是,要给孩子在智力上提高,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品德、体育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家长们彻底错误了,这种想法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祸根。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独一无二就成为家庭的轴心,家长事事围着子女转,这样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扭曲性格,从而形成任性、骄横、自私的心理。从而导致犯罪。爱,给孩子带来温暖与安全感,使之情绪愉快,易于开发智力,促进全面发展。但娇宠溺爱、迁就放纵,包办代替、放弃教育、剥夺独立。就会导致孩子经不起挫折,缺乏责任感,难以适应社会。家长过分溺爱,一味娇惯,使子女的欲望不断升级。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少,应该让孩子过得幸福一些,特别是那些过去经历过苦日子的人不愿让孩子再吃苦。因此,对子女总是百依百顺,要啥给啥,让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
我们班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下课时,有的同学说,家长已经给她找好了中学,所以他这段时间就可以高枕无忧。结果这段时间,有些同学的成绩掉得很厉害。这就是家长太重视智力,而忽视了儿女的思想问题。
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胜过孩子自己,以至不断给孩子增加课外负担和精神压力。父母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考上一个好的中学,将来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要知道,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上大学。必须承认人与人智力上的差别。因此,尽量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才是明智的做法。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十分愚蠢的,只能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痛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并不在于孩子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在于孩子的德、智、体、美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将来能否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且对社会有用的人。确实,智力很重要,但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他却不走正路,就想马加爵,他杀了人,别人是不会因为他聪明而原谅他的;再说了,如果这个人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会做,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家长们,觉悟吧,独生子女不是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大阳,而是要建设祖国的精英!
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作文800字(二)一、当爱泛滥成灾-----溺爱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这种毁灭性的溺爱在中国并不少见,一位外国女记者称之为“独生子女溺爱综合症”,又叫“四二一”综合症。她认为:在现代中国的很多家庭里,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围绕着一个独生子女打转,在这种溺爱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都是一些“小皇帝”、“小公主”,其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病态反应。
1.给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到特殊照顾,好吃的食品归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家人可以不过生日,可他的生日却大操大办,等等。
这样的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并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同时,他们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和沮丧的情绪。专家建议:应当把孩子视为家庭中普通的一员,要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尊重他人,鼓励孩子“克已利人”、“爱人为乐”,并给予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
2.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专家建议: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
3.生活懒散
家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等。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专家建议: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规律生活。培养孩子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恰到好处地看电视、上网和按时睡眠的习惯。
4.不让孩子劳动
在谈到孩子劳动问题时,有的家长竟说:“叫他做事还不值麻烦钱呢,还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上小学、甚至读中学的孩子还不做一点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
专家建议: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完成后家长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并常与孩子一起快乐地做事。
5.包办一切
不少家长甘做保姆、奴隶,在孩子的生活上包揽一切,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其结果导致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专家建议: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极的事。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6.袒护孩子
有时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有时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说话:“你们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其结果不仅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专家建议:只有一家人统一认识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成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二、当爱成为负担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并没有错。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就发现,受父母期望的孩子在若干年后发展得比其他孩子好得多。但是,这种期望是对孩子的赞赏、鼓励、支持和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而不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家长们总是会不小心就犯了这样的错。她们往往会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中国孩子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他们从小学开始就为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努力奋斗,因此,他们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学龄前。可惜的是,就连这么一点点游戏时间也将被各种特长班、早教班掠夺。
有这么一个故事:》》详情请见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的,因为游戏不仅使他们心情愉快,而且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体格生长。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探究自己的方法、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方式。通过游戏,他们尝试新的技能,开拓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与人相处。
对孩子来说,游戏和学习本来是不冲突的,他们自身就有对学习的本能要求。父母将学习的要求强加给他们的做法反而会削弱孩子学习的兴趣,甚至引起孩子的叛逆。》》详情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