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详细内容
篇一:《2015-2016学年度“新视野”论文大赛通知》
关于开展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5-2016学年度“新视野”论文大赛活动的
通知
为了浓郁我院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增强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术科研能力,挖掘我院优秀学生论文作品,储备全校论文大赛参赛作品,推荐发表期刊论文,我院研究生会将于2016年3月-6月举办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四届新视野论文大赛,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所有在学研究生和本科生
二、竞赛时间安排:
论文酝酿撰写:2015年12月——2016年4月19日
论文大赛评审团组建:2016年4月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论文评审:2016年5月
获奖论文报告会和颁奖仪式:2016年6月
三、评选办法:
1.本次大赛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
2.在评选工作开始之前,由大赛组委会邀请各专业研究生导师组建论文大赛评审团。
3.大赛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本科生和研究生组各设特、一、
二、三等及优秀奖若干。
4.举办论文报告会和颁奖仪式,为特、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颁奖,为各奖项获得人颁发奖品。
四、作品要求:
1.论文内容与作者本专业相关,题目自选。本科生组可以个人或小组(2-4人)的形式报名参加。
2.论文形式为:研究型。
3.论文必须由参赛者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赛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4.已经公开发表或者曾经获得过其它比赛奖项的论文不得参赛,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赛资格。
5.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不得超过8000字,用中、英文书写均可。
6.论文应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主要内容。要求排版统一见附件二。
7.论文需于截稿日期前上交,①打印版(封面只填写题目,其余全空),②电子版(封面信息填写完整),③填写“论文汇总表格”,一同发给收稿人。研究生组纸质版交给各收稿人,电子版及汇总表格发至各收稿人邮箱(具体见最后附表)。本科生组各班将电子版和纸质版汇总后交至本科学生会学习部。
8.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上交论文中不可包含作者个人信息,参赛作品采用统一封皮见附件一。
五、奖项设置:
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各设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四个,优秀奖若干。获奖论文将获得在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机会。
研究生组咨询人&收稿负责人:
大赛组委会
研究生会
2016年3月21日
附件一:作品封皮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2015-2016学年度“新视野”论文大赛参赛作品
题目:
参赛组别:
作者姓名:
导师姓名:
年级专业:
联系方式:
参赛时间:
/研究生组)201X级XX专业2016年4月xxxxxxxxxxx(本科组
附件二:论文范例及格式
2015-2016学年度“新视野”论文大赛格式例文
(空一行)
美国开放式教师教育模式的形成机制研究(宋体小三)(空一行)
摘要(黑体小四):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教师教育进入了大学后教育的新阶段,其非定向型的开放式教师教育模式,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树立了楷模。分析其形成机制,它是在教育市场需求、综合大学的学术性挑战以及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完善的。(楷体_GB2312小四1.5倍行距)关键词(黑体小四):教师教育;创新机制;学术性;师范性(楷体_GB2312小四)
(空一行)
世界教师教育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定向型、非定向型和综合型三种主要模式。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非定向型模式对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影响最大。研究美国开放式教师教育模式的形成机制和创新过程,对于开阔我们的思路,构建和完善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宋体小四1.5倍行距)(空一行)
一、教师教育的新层次(黑体小四)
(一)大学后教育(宋体小四)
美国高等教育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到199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75.2%,1996年达到80.9%。(宋体小四1.5倍行距)[1](TimesNewRoman小四)
1.进入20世纪90年代,突出教师实际教学能力、融资格审查与教师教育于一体的新评估方案产生。新方案要求学生在接受基本的人文教育和学术学科教育后,应该接受一般的知识和技能评估,然后再接受教师教育。教育专业学生第二年的中期或结束时,须接受有关任教学科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测验,符合条件者才可以获得实习执照。实习结束后,现场教师将对其教学技能与意向进行现场评价,符合要求者再接受由学科领域和特定学科层次提供的有关评估、计划、教学、管理等教学技能的评价,成功地完成上述要求者才可以获得专业教学执照。(宋体小四1.5倍行距)[5](TimesNewRoman小四)
篇二:《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论文征集和评选的通知》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16年年度论文
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
学会发„2016‟33号
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及教育改革实验区:
论文征集与评选是中国教育学会团结和发动广大会员,繁荣和发展群众性教育科研,综合反映和集中交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和重大学术活动。一直以来,学会开展的年度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为推进重点领域和学科、专业的教育科研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的参与度,全面反映学会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的最新成果,中国教育学会决定启动2016年年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解答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
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加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管理与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研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引导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优化育人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加强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进步研究,推进教育家办学实践;加强实验项目和地方、学校的改革实践研究,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加强教育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征文原则
征文应注重掌握以下原则:
1.重点突出。选题应围绕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精神,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的论题。
2.富于创新。倡导论文作者提出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以理论创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3.论证科学。论文须从实际出发,论据充分、有力,思想先进,观点明确,理论创新,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4.面向实际。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风尚,论题应源于实践,立足现实,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三、征文形式
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
等系列研究成果。
四、征文对象
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及教辅人员,师范类院校(系)教师、学生,教科研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及教育相关行业从业人士。
五、征文要求
1.各单位在论文征集、初选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对报送的论文要进行查伪,坚决杜绝学术不端等行为。
2.年度论文征集评选不接受已在国家级论文评选中获奖的论文;作为论文的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每位作者限报1篇。除第一作者外,每篇文章的合作者原则上不超过2人。
3.学会个人会员可直接在中国教育学会官网报送1篇论文;其他论文统一由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教改实验区推荐。申报流程及各推荐单位推荐优秀论文数量及编码规则详见附件1。
4.信息不完整或不符合报送规范的论文将不予受理。
5.年度论文评选由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教改实验区进行初选。各单位应把年度论文评选作为繁荣群众性教育科研,展示区域科研成果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论文征集的宣传、动员与组织工作。要切实履行组织责任,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通过推选、初评等形式,切实保证报送论文质量。
6.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
7.本次论文征集采用网络申报方式,详细流程见附件1。
8.论文报送时间:2016年4月8日至2016年5月30日。
六、论文评审
1.个人会员论文初审由学会负责,集体报送论文的初审由各推荐单位负责,二审和终审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
2.本次论文征集和评选设论文特、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学会将对获奖者和组织奖获奖单位进行奖励和表彰。(奖励办法另行发布)。
3.年度论文评选结果将在学会网站公示15天,公示无异议,将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4.学会将向学会及分支机构主办的学术刊物择优推荐部分获奖论文(摘要)。
5.关于2016年度学术论文征集与评选相关事项均以中国教育学会网站公告为准,如有疑问,可与学会秘书处联系。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4022535联系人:杨老师
附件:1.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年度论文征集申报说明
2.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年度论文征集格式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2016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2016年4月1日
附件1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论文申报说明
一、申报流程
1.个人会员
备注:登录时所用用户名为邮箱或编号,邮箱为注册会员时邮箱,编号为会员证号;证书遗失或密码忘记请咨询010-84126975。
2.分支机构、单位会员、教育改革实验区
篇三:《2016科技大赛论文》{2016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食品中二氧化硫是否超标的简易检测方法银耳是胶质菌,其中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银耳多糖,以及维生素等是人体滋补的有效成份,这些营养都是从银耳的胶质中获得。银耳对人体滋补主要体现在肝脏解毒、清热健胃、增强免疫力、美容祛斑、减肥、增加耐受力等等。面对这种对人体有益的滋补品,它能带给商家的利益也是不可小觑的。最近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硫磺”熏蒸而成。我们家里从市场、超市购买的银耳安全吗?成为很多人疑惑的对象。我们三名小组成员想利用化学知识,检验家中的银耳等干菜是否被硫磺熏蒸,这也就成为我们参加本届科技大赛的初衷。
硫磺是一种化工原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瑶君研究员表示,根据我国《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银耳属于食用干菌类,在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硫磺。在硫磺熏蒸食品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强还原剂,能起漂白、保鲜食品的作用,可使食品表面颜色显得白亮、鲜艳。熏制过程中残留的硫遇高温会生成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低亚硫酸盐等,这些盐类亦具有很好的漂白、抗氧化、防腐等作用。但是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等会破坏维生素B1,影响生长发育,易患多发性神经炎,出现骨髓萎缩等症状,具有慢性毒性。长期食用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损害肝脏,严重危害人体的消化系统。亚硫酸盐还会引发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中央电视台曾报1
道“亚硫酸盐还是杀伤力巨大的致癌物质”。二氧化硫是国家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作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少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为保证消费者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类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及允许最大残留量,在蜜饯凉果中允许最大残留量为每千克0.35克。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顾斐斐说,银耳经过硫磺熏蒸以后,二氧化硫会直接吸附在银耳当中,过高的二氧化硫对人体具有很大危害性,它会被湿润的黏膜吸收,进而对眼及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因此,严格控制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等含量,是治理餐桌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的重要工作。三位小组成员经过大量查阅图书、网络资料,请教环保监测站的大气二氧化硫专业高级检测员和化学教师,从书本中的二氧化硫性质、制法、用途,到书本外二氧化硫的来源、危害、治理等等入手,最终制定了在食品样品配制的溶液中加入氨磺酸钠消除氮氧化合物、某些重金属的干扰,使样品溶液中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露反应,产生有颜色的化合物,直观上判断食品中二氧化硫超标。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用天平准确称取1克银耳样品1、2,百合样品3、4,并尽可能剪成小碎片,放入小烧杯中;用塑料刻度吸管加入10mL蒸馏水或纯净水,放置10分钟以上,其间可用玻璃棒搅拌或振摇以加速提取,取其上清液即为样品液;将四个样品液分别加入四支具塞比色管中,然后分别在具塞比色管中先滴加0.5mL(12滴)0.608g/mL氨磺酸钠2
(试剂A),盖上塞子,按住塞子,上下翻转振荡,再滴加0.5mL(12滴)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液B),盖上塞子,按住塞子,上下翻转振荡,再滴加0.5mL(12滴)盐酸副玫瑰露(试剂C),盖上塞子,按住塞子,上下翻转振荡,混匀,放置半分钟分钟观察颜色变化。半分分钟后观察孔中颜色的深浅,若样品液呈现颜色,表示该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可能超过100mg/kg;颜色越深,表示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越高,,可以得出样品中二氧化硫是否超标的信息。这种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否超标的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步骤清晰、明了,现象和结果一目了然。如果能够将检测的三种试剂做成类似于小计量的塑料胶囊中,或许能够称为普通老百姓自测食物是否含有超标的二氧化硫。面对电视、网络,这种传播媒体不断关于毒姜、毒豆芽、毒腐竹、毒黄花菜、毒银耳、毒百合等等的出现,让我们对身边的必需食物总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就能够知晓,成为普通人防范食品安全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也成就了我们三名学生参加本届科技大赛。但我们仍然希望这种报告越少越好,这种检测方法人们需要的越少越好,愿我们的食品能够安全的进入千家万户。
3
篇四:《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参赛论文》物联网+互联网+智能技术开启智慧校园崭新模式
——未来智慧校园的构想和建设方案初探(二)
摘要:
本文着眼于智慧校园的特征和深度应用来阐述某些观点,同时结合目前的数字校园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应用方案,文中所提及的实例应用涉及校园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校务管理、家校互动等诸多方面。这些方案遵循了智慧校园的核心理念去加以实施和布局,其中一些深度应用和实践案例围绕智慧校园3个明显的特征展开。文章开头就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将的现有智能技术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其次是强调智能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的有效协作,重点讲述了课堂教学的智能教学诊断设备的应用;最后环节文章还提及智能穿戴与共享数据和拓展外延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讲述,同时对智慧校园的功能做了进一步的诠释。
关键字:
智慧校园、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信息服务
创新观点:
1、智能感知技术和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协作应用
2、智能管理下的“定制”和“可视化”应用
3、智能课堂和智能反馈平台之间的相互作用
4、“激活”并“升级”课堂诊断系统,提高教学有效性
5、借助智能穿戴和共享大数据,拓展智能应用的外延
6、智能办公与信息化平台的有效“链接”
正文:
智慧校园是个崭新的概念,它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延展,它指向的是以物联网(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育教学、科研探索、校务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它包含着三个明显的特征:1、能为在校师生和来访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2、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范畴中,侧重于服务领域的便捷推送,并在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互联和协作;3、删选和整理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留存下来的大数据资料,同时借助校园网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