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互惠关系”与日本的国家战略选择(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日关系 “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 国家战略选择
[论文内容提要】中日之间基于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的合作与发展,终于催生出“战略互惠关系”。然而,由于日本追求“国家正常化”的战略选择和右翼势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误读,中日关系将会沿着合作与斗争交织的曲折道路向前发展。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一、中日关系现状及“战略互惠关系”的产生
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中日作为毗邻的两个东亚大国,无论哪一方的发展都不能完全排除或无视对方的存在与影响,唯有寻求重大利益与一般利益上的一致性,进而构建和谐的大国关系,才有可能充分实现自身的核心战略利益和获取有形与无形的长远正面效益。从相互影响的角度看,中日两国堪称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日关系友好和谐、持续发展,不仅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需要,也是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时代的需要。
然而,由于是东亚邻国,又存在着难以解扣的“历史情结”,中日之间在战略层面上的“不信任”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安全困境”的作用较诸中美关系更形明显。同时,两国又都处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期,中国正在崛起,而日本正在争取成为“正常国家”。经济崛起的中国与政治崛起的日本之间“不信任”与“安全困境”的消极作用,使两国在政治及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短时间内尚难建立。
在国家层面,中日关系中的“认同危机”反映在两国国民心理上,表现为情绪对立和感情龃龉。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推波助澜,加大了两国民众的感情距离和心理落差,应有的友好求同气氛渐渐为国家利益碰撞的现实所替代。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台湾问题、两国军事力量发展及今后各自战略动向等问题相互交错,使中31关系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几乎超越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13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然而,“共同的战略利益”终于催生出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惠关系。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变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两国关系正从“特殊”向“普通”的方向转变。通过两国首脑互访,中日关系出现了改善和发展态势,为缓解双方相互疑虑,增进战略共识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外界舆论把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和2007年4月温总理访日分别形容为“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福田首相2007年年底访华和2008年5月胡主席访日,启动了国家最高层次对话,为构筑日中战略和解与合作“双赢”的“战略互惠关系”起到了“铺石垫路”作用。中日关系从形成战略对话到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呈现出战略层面的深层调整,揭示了战略关系的本源,反映了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深刻变化。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定位。
“平等互利”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中公认的合理准则,也是中国多年倡导的理念。中H两国“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的提出,为确保中日关系向更加稳定、成熟的方向前进提供了一种新的基础和规范,表明中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战略互惠事实。最近,日本政界有人建议从几个方面推动两国战略合作:在资源和能源政策方面进行协调;推进石油和天然气的共同开发;在节能和新能源开发方面加强合作;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和无核化问题上加强合作;进一步扩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建设等。
当然,提出了“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并不等于立即解决了中日之间的所有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两国双边乃至多边问题的存在,两国关系的前景在战略共识与战略分歧并存情况下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出现转折的中日关系的基础仍然很脆弱。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层面的协商、合作是国家关系改善的大前提,但也需要民间即“草根阶层”层面的理解与支持。因为,中日两大民族的最终和解必定是民问层面的和解,只有这样,才能使日本的邻国外交真正走出小泉时代的困局。
还应看到,福田政权所面临的国内外困境,对加强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构成了重重阻力。由于在养老金问题上处理不当和内阁官员的贿赂丑闻,福田政权在国内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对内阁权力基础构成动摇性的威胁。H本政界强硬派始终没有放弃重整军备、建设军事大国的战略意图;而国内广大民众反对扩军备战政策、要求缩减军费开支的呼声不断,不愿做“军费奴隶”。这种相互抵触的利益诉求不仅给福田推动对华“战略互惠关系”制造了困难,还严重影响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二、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战略选择实质何在
日本认为,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看,积极投身国际合作与协调,是H本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条件,也是战略选择的依据和战略实施的保障。自冷战结束后,H本国家战略转型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国家正常化”和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正迅速上升的事实,强烈撼动了东亚区域层次上的权力平衡。而日本不仅在经济长期萧条后维持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还出现了所谓“正常国家”的大国化战略取向。中日两国同时出现的不同性质、不同取向的大国化趋势,是目前两国关系全部问题的症结所在。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相同的描述。
如何看待中H的崛起,已经成为两国必须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而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不适感尤其明显,防范性动作也相当多。为了尽早脱离“战后体制”的束缚,使自己逐渐成为东亚地区一个“正常的”政治、军事大国,以服务于冷战结束后的战略需要,H本正在不断调整军事战略,增强军事实力。在“9・11”事件后,日本几乎彻底摆脱了“和平宪法”对日本军事发展的限制,其防卫战略已经纳入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体系之中,已作为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以“作出国际贡献”的名义发挥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