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政治其它相关>浅析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辩证分析(一)

浅析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辩证分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思想理论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在当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历史的高度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因与外因、对立与统一、变与不变等四个辩证关系的角度,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任何时代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基本特征及其相应的思想理论等。各国发展的具体实践必须在根本上与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相一致而不是相背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不把握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具体实践,无论它曾经多么强大,最终也是会落伍的。实践证明: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与时代发展规律相适应,始终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并贯穿于党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项活动和一切领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认识,不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保证,本文力图从辩证关系的四个角度对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做出初步探讨。
一、正确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深刻认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首要条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都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普遍性是通过特殊性来体现,如果我们无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最终会受到这个规律的严重惩罚,正确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深刻认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首要条件。
从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实践来看,虽然各国政党的执政模式不同,它们的性质、信仰、纲领、执政理念、社会基础等也千差万别,但作为执政党,这些政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迅猛发展,一些执政党结合本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大自身思想理论建设力度,如德国社民党目前进行的新纲领大讨论已持续数年之久,有时还邀请党外人士和国外政要参加,这就使得纲领革新成为全党思想观念更新的自然进程。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加剧,西方许多政党提出,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成为一个不间断的“学习型政党”。许多执政党为了适应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选择多样化的现实需要,纷纷研究、借鉴、学习本党的竟争对手的思想理念、政策主张和发展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把思想建设作为政党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从八十多年的建党经验来看.什么时候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得好,我党就兴盛,事业就兴旺发展,反之我党就衰败,事业就停止不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中国由一个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革命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历次“左”倾冒险主义,严重地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义主义的普遍原理割裂开来,给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灾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于1957年的整风运动的后期出现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l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导下的大跃进运动及后来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后期开始发动的“反右倾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严重违背了历史规律的做法,使我们党付出了惨重代价。因此,如何把握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我们深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认识的首要条件。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不仅在经济领域要对外开放,而且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也要对外交流。资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虽都是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取私人利益服务的,但是它的某些做法、手段则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只要我们时刻牢记按规律办事,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还不敢大胆借鉴,怕被“西化”,只能证明我们自己还没有真正认识思想理论建设规律,没能把握思想理论建设规律。
总之,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告诉我们:一切反映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做法,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并使之完善起来,无论这是谁发明并使用的,都要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方式坚决地借鉴和吸收,一切不符合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都要毫不犹豫地摒弃,特别要注意不要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把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个例当作普遍规律来格守。
二、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是认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必要条件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但外因可以通过内因推动事物加速发展变化的进程,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是认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必要条件。

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我们不难发现,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注重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尽管对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丢失政权众说不一,但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这些执政党没有始终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没有始终如一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原苏共长期实行领导职务委任制和终身制,严重阻碍了各级领导的新老交替。在委任制与终身制相结合的扭曲体制下,原苏东国家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人治”现象极为严重,领导者个人意志起决定作用,致使许多机会主义者、官僚主义者和不称职的人混人各级千部队伍。他们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竭力迎合上级领导而严重脱离普通群众,不仅大大削弱了党的组织领导能力,同时也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广大党员和普通民众对党离心离德,对党的事业和前途漠不关心。1991年戈尔巴乔夫宜布解散苏共时,党的各级组织和1500万党员已很难做出有效反应,发人深省。“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些国家由于内部集团的腐化涣散这一内因,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这一外因的催化倒退到资本主义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