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闭合性肾损伤保守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一)
详细内容
作者:陈洪波 刘桂英, 朱芳
[关键词] 肾损伤;治疗;小儿;护理
闭合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泌尿系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情往往较重,如诊断、观察、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小儿由于耐受力差,主诉病情不主动且活泼好动,对诊治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结合小儿性格特点,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可及时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小儿闭合性肾损伤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岁。左肾损伤13例,右肾11例,双肾1例。均经B超及CT证实为肾损伤。轻度肾损伤16例,中度肾损伤8例,重度肾损伤1 例。
1.2 临床表现肉眼血尿19例,镜下血尿5例,无血尿1例,有明显伤侧腰部肿块4例,伤侧腰、腹部疼痛20例,并发休克2例。
1.3 治疗效果25例患儿中,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并发感染2例,继发性出血2例,所有并发症均能及时发现并得到相应处理,无1例死亡。
2 观察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表情变化预防和纠正休克是肾损伤治疗的首要任务。护士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准确测量血压、脉搏,必要时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如患儿由兴奋、烦躁转变为表情淡漠,对刺激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变化则是休克的表现,或是发现患儿血压明显降低、脉搏细速、四肢厥冷、出冷汗、尿量减少等休克症状,立即给予静脉快速补液抗休克,吸氧,并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同时做好手术准备。
2.2 血尿情况血尿是肾损伤的主要症状,通过观察血尿程度可以粗略地判断肾损伤的程度及出血量,分别留取每次排出的尿液,观察比较尿液颜色,若血尿逐渐加深,且伴有凝血块,常提示肾损伤较重,有活性出血存在,有大出血可能[1]。结合患儿面色、血压、心率及末稍循环,随时向医生汇报,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应警惕:当肾蒂损伤或肾盂、输尿管断裂或被血凝块阻塞时,病情往往较重,但血尿可能不明显[2]。
2.3 腰、腹部疼痛仔细观察并记录患儿腰、腹部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持续时禁用或慎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2.4 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儿伤侧腰、腹部肿块变化,局部用笔做好标记,若肿块继续增大,局部疼痛加重,伴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或血红蛋白不断下降,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儿因突然受伤又有肾区剧烈的疼痛、肿块、出血及血尿等症状时,要主动与患儿交流,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疾病,树立信心,积极制定护理计划,引导患儿配合治疗。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提供母爱替代法,如经常拥抱、抚摸、逗引和提供玩具等;提供安全、舒适、快乐的环境,如将病床布置鲜艳明亮,张贴卡通图片,满足他(她)的兴趣、习惯和心理的要求,使其减轻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