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 Rituximab对B细胞淋巴瘤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蔡秋琼,杜明华,陈宝安,钟英,黄科,屈海船
【摘要】 目的:研究131I标记的Rituximab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荷人Raji细胞移植瘤裸鼠的放射免疫治疗效果,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裸鼠皮下接种Raji细胞成瘤,IODO- GEN法将131I标记于Rituximab,将细胞分为131I- Rituximab组、单纯抗体组、单纯核素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Raji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取30只成瘤裸鼠随机分成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单纯抗体组、单纯核素组、空白对照组6组,进行裸鼠的放射免疫治疗研究。每周测量裸鼠荷瘤大小1次,4周后处死裸鼠,取瘤称重,常规病理分析。结果:131I- Rituximab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131I- Rituximab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大部分被阻滞在G2期。裸鼠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生长减慢,肿瘤生长抑制率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有效。结论:131I- Rituximab能够诱导Raji细胞凋亡并调控细胞周期,而且可特异性地定位于肿瘤组织,发挥放射免疫导向治疗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放射免疫治疗; B细胞淋巴瘤; 抗CD20单克隆抗体; 131I-Rituximab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绝大多数是B细胞来源,放射免疫治疗(RIT)属于内照射治疗,已成为目前B细胞NHL治疗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将Rituximab-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偶联放射性核素131I,从体外和体内实验两方面研究其对B细胞淋巴瘤的生物学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与实验动物
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BALB/c裸鼠(4~6周龄)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于东南大学医学院SPF动物房饲养。
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Rituximab购于罗氏制药公司,Na131I购于南京森科公司,Iodogen(四氯二苯基甘脲)由苏州大学医学院核医学实验室提供,流式细胞仪为FACS Vantage SE型,SPECT显像仪为德国西门子公司E.CAM9358型。
1.3 细胞培养
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1青霉素、100 U・ml-1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在37 ℃、5%CO2、95%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2~3 d传代1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20表达率。
1.4 131I- Rituximab的制备
应用IODO- GEN法〔1〕标记,标记产物经Sephadex G- 25分离纯化,检测标记产物的标记率及放射化学纯度。
1.5 体外实验
1.5.1 分组 细胞换液后24 h,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6 ml-1,分为4组。A组(131I- Rituximab组):将131I- Rituximab加入Raji 细胞中,使131I- Rituximab的最终比放射性活度为3 μCi・ml-1(1 Ci=37 GBq),Rituximab的最终浓度为50 μg・ml-1;B组(单纯核素组):将Na131I加入Raji细胞中,使Na131I的最终比放射性活度为3 μCi・ml-1;C组(单纯抗体组):将Rituximab加入Raji细胞中,使Rituximab的最终浓度为50 μg・ml-1;D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上述各组剂量参照文献〔2〕确定。
1.5.2 观察指标 加药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以Annexin Ⅴ- FIFC/PI双染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早期诱导凋亡作用,采用DNA倍体分析法检测细胞周期,重复测定3次。
1.6 体内实验
1.6.1 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用不含血清的RPMI 1640调整细胞密度为1×107 ml-1,每只裸鼠皮下接种0.2 ml,30 d后部分裸鼠成瘤,挑选肿瘤直径约为0.8 cm的30只成瘤裸鼠进行实验分组。
1.6.2 实验动物分组 成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a组(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131I- Rituximab 400 μCi;b组(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131I- Rituximab 150 μCi;c组(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131I- Rituximab 50 μCi;d组(单纯抗体组):尾静脉注射Rituximab 0.8 mg;e组(单纯核素组):尾静脉注射Na131I 150 μCi;f组(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上述各组剂量参照文献〔3〕确定。
1.6.3 治疗效果观察 (1)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况、皮肤光泽、活动度、饮食、饮水情况,并称体重;(2)每隔3~4 d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根据公式计算肿瘤体积和肿瘤生长抑制率(IR):V=ab2/2(a为长径,b为短径),IR=(V0-Vn)/V0×100%(V0代表非治疗组的肿瘤体积,Vn为治疗组的肿瘤体积);(3)SPECT显像:分别于注射后4、24、48、72、96、168 h显像;(4)组织病理学检测:治疗4周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称重后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作常规病理检查。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进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
2 结 果
2.1 Raji细胞形态改变及CD20表达率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圆形,生长旺盛,聚集成团,透明度高,折光性强。流式细胞仪测定CD20表达率为98.03%。
2.2 131I- Rituximab的标记率及放化纯度
131I- Rituximab采用纸层析法测其标记率为90%,其稳定性好,4 ℃贮存24 h,其放化纯度为91%。
2.3 体外实验结果
2.3.1 镜下细胞形态学改变 A、B、C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数量减少,细胞收缩,胞核变小。
2.3.2 细胞凋亡情况 细胞凋亡率 A组为59.94%,B、C、D组依次为48.21%、40.40%、1.06%,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3 细胞周期分析 (1)A组有17.13%的细胞截止于S期,B、C、D组依次有24.31%、25.73%、33.32%,除B组和C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外,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有69.01%的细胞截止于G2期,B、C、D组依次有65.10%、51.83%、50.13%。除A组和B组之间以及C组和D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体内实验结果
2.4.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b组裸鼠精神状况、活动度、皮肤状况、饮食饮水量及体重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a、c和d组裸鼠精神情况尚可,活动度较b组略差,饮食饮水量轻度减少;e组和f组在实验后期裸鼠精神萎靡,皮肤暗淡,体重减轻,饮食饮水量明显减少。a组分别在注射后第2、3天各有一裸鼠死亡,说明剂量过高,射线对裸鼠本身有一定伤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