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一)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肿瘤标志物(TM)是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不但存在于肿瘤组织中,而且在正常组织中也存在,这种特异性的不足给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方面带来一定的判断困难[1-5]。由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生理波动)以及药物的影响,对TM的含量测定都有一定的影响,最好针对不同的患者对TM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
1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发现的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标志物有100多种,大致分为三类:
1.1 胚胎类 胚胎期存在,正常人不存在,当肿瘤发生时,如CEA、AFP 等。
1.2 糖类糖蛋白酶类蛋白类 CA19-9、CA50、CA724、CA242、CA125、S、T PA、PSA、NSE、Fer、P53、H E4、SMRP等。
1.3 激素类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细胞角质素、Cyfre21-1。
2 几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2.1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胚胎性抗原。分泌的CEA进入血液和淋巴, 导致血中CEA升高, CEA在胆道、肺和乳腺等组织中也存在, 因此, 是一种非特异的标志物, CEA的升高主要见于晚期癌症患者。
2.2 甲胎蛋白( AFP) 是胎儿蛋白,目前认为它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指标,也是早期诊断肝癌的较好指标,临床常用AFP作为肝细胞和生殖细胞癌(非精原细胞癌)的检测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其他恶性肿瘤如: 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转移性肝癌、非肿瘤性的疾病、肝硬化、急慢性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均可增高。
2.3 糖类抗原242( CA242) 一种唾液酸化的鞘糖脂抗原,多于胰腺癌和直肠癌的检测。卵巢癌、子宫癌、肺癌, 一些良性肿瘤患者也可轻度增高。
2.4 抗P53抗体 是细胞核中的一种蛋白,作为增殖抑制信号传导中的一种转录因子,可抑制细胞恶变,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抗P53抗体是一种很重要的标志物, 对那些常规方法难以诊断或只能在晚期阶段才能发现的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用于结肠癌、卵巢癌和肝癌的早期诊断, 特别是卵巢癌的诊断,抗P53抗体是阴道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的补充,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检测。
2.5 糖类抗原72-4( CA72-4) 常用于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腺癌的主要诊断指标, 用于检测胃肠道及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2.6 糖类抗原15-3( CA15-3) 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乳腺癌的主要指标, 事实上CA15-3 对乳腺癌的诊断并非特异,并且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敏感性较低。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敏感性较好,它是乳腺癌病情复发检测的最佳指标。治疗好转时CA15-3水平下降,如果复发时CA15-3 的浓度增高可先于症状之前,对乳腺癌患者随诊有一定的意义。
2.7 糖类抗原19-9( CA19-9) 常用于辅助结肠癌和胰腺癌的诊断。用于胰腺癌的筛查和检测肿瘤有无复发, 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但不能用于结肠癌和胰腺癌诊断的早期指标(因为早期CA19-9可以正常)。
2.8 糖类抗原125( CA125) 是卵巢癌相关抗原,但特异性也不理想。对于上皮性卵巢癌, 尤其是浆液性腺癌的敏感性要高一些。但对于黏液性的卵巢癌CA125敏感性较低。主要用于高危人群的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肿瘤复发的检测。它可以早于症状前几个月出现。
2.9 糖类抗原50(CA50)多用于胰腺癌和直肠癌、结肠癌的诊断, 明显增高时多见于各类上皮癌, CA50和CA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
2.10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对乳腺癌的分期无意义,乳腺良性癌有一部分也会升高。乳腺癌患者HCG 升高可作为预后差的指标。在肿瘤检测方面主要常用 -H CG对胎盘滋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肿瘤和睾丸肿瘤,尤其是对非精原细胞瘤的患者。
2.11 细胞角质素( Cyfre21-1) 细胞角质蛋白是正常的及恶性的上皮细胞支架蛋白。主要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对于肺癌的诊断、治疗、随诊有重要的意义。
2.1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较好指标,对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神经细胞瘤、黑色素瘤、甲状腺样癌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用于小细胞与非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肺癌转移其他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