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配合鞘内应用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36例(一)
详细内容
作者: 张齐龙,雷建平,郭晓莹,叶琳,肖绍武
【关键词】 脑膜炎,结核性;脑积水;尿激酶;引流
0引言
脑积水是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内科治疗的一大难题;神经外科脑室分流术作为一项补救手段,远期效果并不十分满意. 200004/200505,我们对36例结脑合并重度脑积水患者采用侧脑室控制性外引流、脑室注射大剂量尿激酶等药物治疗,使部分患者脑积水获得永久性缓解,避免了分流手术,取得较好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结脑合并重度脑积水〔1〕的住院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结脑诊断标准〔2〕和脑室外引流适应证〔2〕. 治疗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1 mo~36岁 (中位19岁 );对照组(为不接受脑室引流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1~33岁(中位17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测情况见表1.表1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测
1.2方法全部病例均行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脱水及激素治疗,于治疗后15, 30, 60, 90 d复查头颅CT及腰穿脑脊液检查. 治疗组患者在局麻下行非优势半球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引流术,要求引流管经三通阀连接颅脑外引流器,调节小壶高度控制流速;经三通阀向脑室注入异烟肼25~50 mg+地塞米松2.5 mg+阿米卡星2 mg+尿激酶(2岁5万U;2~12岁10万U;12岁15~20万U) 〔3〕,隔日1次,每次注药后引流管夹闭12 h, 12 h后持续开放引流,引流时间10~15 d;如脑脊液出现血性改变,则延长尿激酶间隔时间. 对照组每周腰穿2~3次,每次放脑脊液4~10 mL后,鞘内注入上述组合药物.
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消失,脑脊液基本正常,引流治疗后3 mo头颅CT脑积水消失) ;好转 (症状好转, 脑脊液指标好转,观察3 mo脑积水较引流前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脑脊液化验无好转,脑积水无改变或加重). 全部病例随访1 a.
2结果
治疗组经引流后3 mo,6例脑积水完全消失, 13例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53%;17列无效,其中7例放弃进一步治疗(出院后仅服抗痨药物),10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随访1 a,有效病例全部存活,无效病例存活6例(其中VP分流者5例).对照组仅7例脑积水有减轻,总有效率为19.4%,29例无效,其中14例放弃进一步治疗,15例行VP分流;随访1 a,有效病例全部存活,无效病例存活9例(其中VP分流者7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 P0.005). 治疗组中15例头颅CT显示基底池结构清晰者,引流后13例获得缓解(86.7%);21例基底池结构不清者,仅6例缓解(28.6%);二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 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