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详细内容
从人类存在医疗活动以来,医患关系一直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特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它突出反映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直接特定的服务与被服务的诊疗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泛指医务人员与病人间的关系,其中“医”不仅是指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及医务管理人员;“患”也不仅指患者,也包括其亲属、监护人、单位等与其有密切关联的群体。即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医疗纠纷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原因在认识上发生的分歧或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须经行政和法律的方式方可解决的医患纠葛。本文主要介绍在新医患形势下江苏省中医院是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
加强医患沟通 增加患者信任度和医疗透明性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以往在医患活动中被定义为弱势群体的病人,在医患关系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要求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还要求医患双方有更多的交流以及对病情变化发展、医生诊疗用药等各个环节的知情同意,这实际是对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形成新型医患关系,所以一旦患者在医疗行为以外的知情同意等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满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极易酿成医疗纠葛,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医疗纠纷。全国326所医院问卷调查也表明,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纠纷占49.5%。根据我院监察室和医患沟通办公室的多次调查问卷统计,本院约72%的患者认为,及时充分的医患沟通和良好的医疗技术水平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统计数据有力地证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医患沟通是否融洽已成为能否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针对当前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较淡漠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训:一是组织医务人员利用晨会、交接班、业务学习等时机集体学习相关的医疗法规和医疗文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调规范执业行为,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依法行医。二是邀请专业法律人员、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以真实案例和现身说法进行深刻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事业心,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培训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控制自己情绪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医疗过程中增强透明度,在让患者充分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同时医务人员也要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及隐私权等。三是加大对窗口服务人员、各级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和奖惩力度,大力表扬先进,批评教育落后,力争为医患双方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新型医患关系,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