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医学心理咨询现状调查
详细内容
我国的心理咨询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的,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咨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自从2002年4月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从业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以来,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考试的人每年都在增加,而卫生工作者由于职业的责任感和敏锐感,相对于其它行业,致力于心理咨询技能学习的人很多。为了解普陀区基层卫生机构医学心理咨询现状,更好地为发展区域医学心理咨询事业提供依据,我院采用信函调查方式,发出调查表17份,对本区基层卫生机构的心理咨询执业情况,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工作人员情况,对心理咨询职业化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对本区基层卫生机构的心理咨询执业情况,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工作人员情况,对心理咨询职业化的看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基本情况包括名称、执业范围。取得资格的人员情况包括人员的职称职务、取得资格的时间、培训机构、是否已经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咨询职业化机制的看法是否希望参加实践基地的理论学习,心理督导,案例交流等活动及活动的频率。调查方法将调查内容设计成表格与问卷相结合的调查表,以信函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09年6月11日至2009年7月15日。调查结束后将有效资料以频数统计和类属分析的方式分析。结果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7份,其中一家机构为药剂学校,其它为区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回问卷14份。14家机构均无精神医学或心理咨询的执业范围,有11家机构希望增设此类执业范围,另三家无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