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时数的不断压缩,合理安排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由单纯验证实验逐渐过渡到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体现学科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关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今后的几点改革思路。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健康有关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的科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寄生虫是与人类共同演化的最古老的病原体,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追踪到从东非起源的智人(Homo sapiens),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医学书籍里就有关于寄生虫病的文字记载。最近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的全球性蔓延,耶氏肺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病等新型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的困扰又对人类提出了新挑战,说明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古老而不断发展中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任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而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20余年来积累的一线教学经验试图探讨关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思路。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自从我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普通本科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数从以前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各36学时压缩到目前的理论课24学时和实验课16学时以来,对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得到适当调整和改革,人体寄生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寄生虫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标本形态特点绘图及撰写实验报告,这些过程都要在两学时的实验课完成,但学生观察的内容与教学时数压缩之前基本一样。显得时间特别紧张,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完成实验报告甚至不经过观察标本就开始绘图、撰写实验报告,使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整个过程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在实验室只是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大大影响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使得实验课仅仅成为了一个过程,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多增加一些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并相应压缩一些验证型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