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体系(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目前中国农村物流水平低于城市,而物流是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农产品进入城市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物流
在国的物流成本远高于欧美国家,在农村尤为严重,这种状况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把“加强农村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写了进去:让现代流通业进入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商业流通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物质和精神文明,也包括农村政治发展,是一项宏伟巨大的工程。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农村产业基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政府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工程来抓。新农村建设要为广大农民普遍地过上小康生活和富裕生活铺平道路。不但不要让农民为生活发愁,而且还要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着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和谐农村。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建设。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农民占用的宅基地相当于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倍。通过乡村建设规划,宅基地整治,不但可以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而且可以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加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镇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农民得实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而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村整体面貌等都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渠道问题。即农村物流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我国当前的农村物流体系来支持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村物流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现代物流的内涵非常丰富,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上述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物流服务是一个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带动效应。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物流相关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强,鲜活量多,不易储藏运输,这就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公路的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