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文章从五年制学生现状特点出发,提出通过明确使命,全员育人、加强常规检查、运用激励机制、抓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各种活动等途径和方法开展养成教育,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还在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这部分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教育,在知识结构和文明素养方面的基础相对较差。要在五年在校学习期间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高职毕业生,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从五年制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和不断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并将其作为管理与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五年制学生的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从一些高职院校的情况看,五年制学生尤其是在入校之后的前两年管理难度相当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和原因:
1.学生学习基础差,难以激发上进心
高职五年制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中考后不能升人高中或难以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初中,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和鼓励,缺乏心理激励和鼓励。很多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甚至对自己的补考时间都不关心,对老师的要求无所谓等。再加上积习难改,经常违反纪律,吸烟、喝酒、小偷小摸,甚至敲诈勒索。这些不良习性不仅影响学习,而且给学生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班集体的良好风气难以形成
在五年制群体中,教师公认的好学生呈少数状态,大多数呈中间状态。他们既不主动干好事,也不主动干坏事,就等着人去领导他们。如果带班教师一开始就积极引导和培育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育良好班风,坚持下去,将中间状态的学生调动起来,将事半功倍。
3.家长比较溺爱,养成任性、个人至上的行为心理,缺乏个人奋斗目标
例如不关心集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用,不懂得请假、汇报,不执行规章制度等。而且由于溺爱,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解决矛盾的方法很极端。
4.部分学生沉溺电脑游戏不能自拔
部分学生网瘾特别大,甚至在晚上宿舍锁门后跳窗出去上网。他们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痴迷亢奋。白天精神恍惚疲惫,目光呆滞,对身旁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学生深陷其中,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综上,五年制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题――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培育良好习惯。因此,养成教育就成为五年制高职前两年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五年制高职前两年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的正确的养成教育会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1.明确使命,全员育人
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体育人者的责任。所以学生管理与课堂教学要有机结合。广大教师要在明确使命的情况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充满魅力的人格去感染和引导学生。知识是先进思想的载体,在课堂上用各种知识渗透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造就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2.通过常规检查,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内涵是通过训练活动,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各种规章制度一定要贯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反复,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外力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就是检查、督促和训练。如系部、班主任、学生会、入党积极分子多方位、多角度的检查机构,系部经常性地抽查教室、宿舍卫生、就寝纪律等情况、学生迟到情况以及其他违纪情况等,入党积极分子负责本班身边的检查和督促,负责教室、宿舍巡查,检查违纪现象。基本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学生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促使学生自觉行为的养成。
3.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此外,还要树立榜样,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所以在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注重用身边最熟悉的人来影响学生,产生对比,使学生找到身边可学习的榜样,使学生体会到,先进人物就在他们中间。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利用Et常规范检查,及时表扬遵守纪律的学生,并与综合考评挂钩;利用各种学校活动的机会,评选优秀班级,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他们规范自己,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实现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