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信息技术双语教学教师角色转换与重新定位(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代写论文在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定位成为了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教师的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对双语教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角色定位;角色转换;课程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定位
1.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四心”: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具体表现是:“(1)教师讲,学生听,信息交流单向传输,即传统意义上的‘一言堂’;(2)教师垄断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学习;(3)教学以知识传输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它情商因素教师关注得不够;(4)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彻底被动接受评定。”
2.教师是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机械执行者。教师的功能往往被局限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修筑的围城里,所以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任何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创新则被视为“大逆不道”。教师没有丝毫的课程选择的权利,更不用说课程的开发权和评价权了。
3.教师是教学的主持者。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和谐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中,大多数学校运用的是行政命令式,很少采用勤动手、勤动脑的教育方式;学生基本上丧失了作为独立自主个体的地位。教师也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管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是学生的裁判者。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以技能为中心,以能力为标准,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机制。而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是分数,用单一的价值评价手段去评价一种综合性指标,是不科学的。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做到的角色转变
1.指挥者与战斗者的角色转换。教师作为双语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对学校的双语教育教学改革、双语课程计划大纲的制定、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都应有自己的主见,切忌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双语课程创新与双语课程改革,使自己由学生心目中的指挥者转变成为双语教育教学贡献力量的战斗者。
2.指导者与学习者的角色转换。这里的指导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和专业技能上的指导,更主要的是对学院双语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指导。作为一名双语教师要博学多才,不仅能成为学生的教师,更是教师的指导者,即教师的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要准备足够一桶水的学问与才干,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的指导与帮助。因此,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教师,应当虚心地学习,尤其是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博采众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双语教育教学的能手。
3.服务者与协调者的角色转换。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尽力为双语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为学生创造双语学习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双语教学活动、双语观摩学习;深入学生双语教学实际,及时了解他(她)们的学习动向,学习中需要什么,想到了什么,帮助他(她)们克服双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其在双语学习中有成功感;了解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特征,帮助学生在双语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想学生所想,这是作为双语教师的责任。双语教师要协调好教学资源,争取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