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随笔
详细内容
篇一:《教学随笔亲情教育》
让轻狂少年触摸亲情
古往今来,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苏教版的教材中编排了不少关于“爱”的文学作品,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了人类的所有美好的情感,它们不仅是炽烈的,真诚的,更是严肃的、持重的。
亲情,就像一泓久旱后的清泉,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苦难者的生命;就像一缕黑暗中的阳光,总能在迷失的风雨里,温暖失落者的心田;就像一场烟尘里的飘雪,总能在污浊的旅途中,涤荡跋涉者的征尘??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之间默默地关怀与守候,却在爱的国度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是有些时候,顾忌到青春期学生对“爱”的某种“敏感”,老师都会尽量避免在讲台上和学生“谈情说爱”。诚然,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确存在着某种“敏感”,任何回避“敏感”的态度都应该是“保险”的,但“保险”并不意味着真正负责任。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处于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社会体制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感恩似乎渐渐被疏远和淡忘了,亲情教育的缺失也已经对社会、家庭造成潜在的危害,并逐渐表现出来。面对当代初中生亲情淡漠这种现状,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始关注亲情教育的实施,并把语文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有不少是围绕亲情或家庭生活的:冰心老人的散文诗《纸船》,继承了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代表作《金色花》的构想,以柔弱的女子的口吻将思念母亲之情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不仅如此,诗人还由己推人,设想母亲也在思念自己,并诉诸于梦,将诚挚的骨血亲情描摹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没有铺陈琐碎的家庭生活,只选取散步这一生活的片段,以“散步”这一线索贯穿全篇:儿子考虑到母亲年迈,走大路平顺;而老人想到的是满足小孙子走小路的愿望,这种孝子之心,舐犊之情着实令人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祖孙三代人之间敬老爱幼的和谐自然的关系。
不论是川端康成笔下的“父母的心”,还是朱自清先生笔下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蹒跚的背影,亦或是肖复兴笔下那个“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的苦瓜一般的母亲,无一不诉说着人世间至高无上的爱——亲情。作家们努力用心灵感悟生
命的真谛,表达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好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然而,我们又该怎样构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呢?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遵循编者的意图,客观艺术地处理教材,既不能哗众取宠地大事渲染,更不能三言两语式地轻轻带过,对于这些充满人文关怀与个性情感的经典作品,我们不妨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因势利导,加强教育。
为免“坐井观天”,我们自然也应该“走出”教材,实行健康的“拿来主义”。例如,拓展阅读胡适之先生的名篇《我的母亲》,透过胡适先生平实素淡、近乎白描的语言,认识一个每天天亮就“催我去上早学”“管束我最严”的母亲形象,并能用心体会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先生说的“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读书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这句话,并借此引导学生仔细筛选记忆中那些“其貌不扬”亲情故事,像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拥抱,晚饭后的闲聊,无穷无尽的包容,不计后果的付出等等,以此告诫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高尔基)”在接触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节选)之后,我们可以在研究性学习时,不失时机地布置他们课外阅读其他的影视文学剧本,比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等优秀的影视艺术剧本,并用一定的时间就至爱亲情进行交流,“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亲情是一把舒服的椅子,让你忘记疲惫;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亲情一直伴随左右,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并珍惜她,守护她!{关于亲情的随笔}.
亲情教育,应该是一段永远回响在中学生心灵天空的优美旋律,她给学生带来了心灵上的陶冶和道德上的修养,给学生带来了追求幸福的智慧。试想,当学生心灵的天空回响着爱的旋律时,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他们追求未来幸福的曙光,而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所希望的吗?
摘自某学生写给母亲的信——
小时候,记得会怨你。
明明是我做的不对,可是当夜晚偷偷躲在被子里,轻声哭泣之时,安慰我的也是你。因为不懂得,所以很快便一笑了之,现在发现怨不得,只能怪自己。
小时候,记得自己常常一个人在家,虽然在学校有这么多的同学陪着,可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明明知道你们很忙,但是还是会不
由自主地想你们,因为知道,所以也没有再过问,虽然,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小小的埋怨,但是还是忍住。
懂事些,长大些,可是还是会怪你。
记得年纪又大了一些,年级也更高了,记得有一阵子成绩下滑,每一次回到家,成绩单都在手里,不愿给你们看,我怕死,但是更怕痛。每次打完后,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令我难堪,我也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对。“以后考不好,不要不告诉我们!诚实一些,我们不会打你。”当我再一次没有考好,颤抖着将成绩单从书包中掏出来,记得落下的仍是巴掌。我已经诚实地将试卷给你们看了,你们自己说不会打我的,可是„„我不敢反驳,因为我胆小怯懦,所以在学校装的大大咧咧,我会怪你们,但是我知道,错在我。
成熟些,才发现,我——爱你。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渐渐明白,要懂事。
篇二:《亲情故事随笔教学案例》《可贵的沉默》
——亲情故事随笔教学案例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际案例,通过让学生从了解父母的生日开始,学会感受父母给自己的爱,同时也要回报父母给自己的爱。当上完这课时,我说:“同学们学完了这课,你们也可能体会到父母平日对自己是多么的疼爱。”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让学生先讲述自己经历的亲情的故事2、把这个亲情故事用随笔的形式写下来。
为了能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好,在讲故事之前,我启发学生先思考。如:你生病时父母是多么的焦急,是怎样精心照顾你的,在生活上又是怎样关心你的,对你们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关心。总之,父母在平时日都在为你们操劳,给了你们很多很多的关爱,作为孩子,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很着急,送我到医院打吊水,有的说,我学习上遇到问题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还有的说父母特别关心他的生活,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他吃等等。这时,我说,刚才你们所讲的这些亲情故事太感人了,现在你们就把刚才讲的亲情故事用随笔的形式写下来,好吗?在写的时候,我提出了简单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把它写具体,让老师看了能感动哦!这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写了起来。
结果部分学生随笔作文写得不错,有《不听话》、《生病》、《我的爸爸》、《半夜看电视》、《可怜天下父母心》等文章。虽然一些文章写得不长,但很真实,都很令人感动。
通过这个亲情故事的随笔作文指导,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写随笔作
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写这个随笔作文过程中受到了亲情教育,感受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他们无私的爱,更可贵的是他们理解了父母,懂得了要报答父母的爱,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篇三:《所谓亲情》[1]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他们也还很年轻。
——先生,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呢。
——看看,她睡觉的时候睫毛总是眨呀眨的,以后肯定很调皮的呢。——她真可爱。
——牧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的馈赠呢。
——是的。她是我们的小天使。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慢慢地长出了像爸爸的眼睛,像妈妈的鼻子,像爸爸的嘴巴,像妈妈的柔顺的头发……全家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这个弱小的身体上,听着她时不时说着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话,看着她笑起来两圈深深的酒窝,看着她逐渐能用自己肉肉的小手抓起玩具,看着她的第一个乳牙露出白色的帽檐儿,看着她说出世界上最美的字眼——
“爸爸。”
“妈妈。”
——谢谢你。我的小天使。
年轻的爸爸温柔地吻着女孩柔软的脸颊,目光专注。
——谢谢上帝。这是您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再好不过了。
这种美好的爱,就是还不懂事的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激吧。
[2]当我们处在叛逆期时,他们操碎了多少心。
呐。
真的有过这样一种心理,觉得全世界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爸爸妈妈。真的有过这样一种想法,想要离家出走,寻找本该属于我们的自由。真的有过这样一种仇恨,认为他们不可理喻,讨厌到要死的人。
真的有过这样一种渴望,逃离他们,从此最好再不相见。
真的有过这样一种感情,尖锐矛盾到不可化解。
真的有过的吧。
那时候的我们真的是从来不懂得他们的感受。
从来不懂得,每次他们看到我们日记本上写着的“最大的敌人是爸爸妈妈”的时候该有多难过。
从来不懂得,每次吵完架我们夺门而出的时候,他们在家里噼里啪啦得掉眼泪,心痛的要死的感觉。
从来不懂得,每天早上他们照镜子的时候发现皱纹又多了几条白头发多了几根的时候该有多心酸,该有多悲哀。
从来不懂得,每次他们翻着老照片的时候,看见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嘴角上扬但下一秒又想到现在的我们自己痛苦的样子。
我们从来不懂得,爸爸妈妈的爱多伟大,多包容。
那么现在,已经度过叛逆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上了一天班疲惫的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关于亲情的随笔}.
——爸爸,喝杯水吧。
——妈妈,我帮你捶背。
[3]当我们逐渐长大,他们也逐渐老去。
——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不要老是熬夜……
——哎,妈,我现在忙,改天有空我再打给你啊。{关于亲情的随笔}.
当我们可以决定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们可以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少。当我们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刻越来越多,他们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我们要操心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分给他们的时间却变得越来越少。当我们一天的行程变得越来越紧凑,他们却认命地用过分的时间去散步。当去买衣服的时候,问好不好看的人,由年幼的我们变成衰老的他们。当在一件事情上争执的时候,妥协的人由不懂事的我们变成年迈的他们。当对我们的话,他们由强硬慢慢变为软弱,“哎,随便你。”{关于亲情的随笔}.
当对我们的忙碌,他们也慢慢接受,“你忙你的就好了。”
当对我们的生活,他们也只是叹一口气,“你自己看着办吧。”
你有没有发现,那样让我们全身心依赖的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他们已经老了,他们开始全身心的依赖我们,依赖他们年轻的有力量的儿女。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成了“留守父母”。
年年日日,分分秒秒地守着只有两个人的房子,生活单调无聊,多的用不完的时间,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力气去做了。
唯一可做的事,便是盼望着会叫他们“爸妈”的年轻人回来。然后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继续盼望着,盼望着。
最后一个人也没有了,房子成了空房子。
常回家看看吧,看看那两个需要你的,你的爸爸妈妈。
[4]当我们孩子处在叛逆期,而我们也慢慢老了。
——你看看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你还真有脸拿回家来呀。
——烦死了,你以为我想靠这点破分呀。
——谁叫你平时不好好读书,天天玩电脑你还能考第一那才有鬼!——我就这点本事,那还不得怪你们遗传基因那么差!
当我们也成为父母,也开始为了自己的孩子开心,骄傲。
当我们也开始为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操心,烦恼。
当我们也开始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的孩子规划好未来。
当我们也开始为了生活和更高的薪水而勾心斗角。
当我们也开始因为孩子的叛逆期而操碎了心。
当我们也开始渐渐地老去,并且时常回忆。
当我们想起以前不懂事的我们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再对比现在不懂事的我们的孩子和无可奈何的我们,然后会心的一笑。
当我们终于在生活的磨砺和自身的经历下体回到了当初他们的感受,终于懂事的我们对着老照片泪如雨下。
当我们学会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终于看到原来是自己的不懂事那么的不可理喻。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天国好吗。
——爱你们的。你们永远的女儿。
当我们终于学会爱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
[5]当我们也走进天国。如愿地,再次看到了他们。
——来,宝宝,小心一点,不要摔跤了啊。
——爸爸,妈妈。
——宝宝,你长大了,要好好听话,知道吗。
——爸爸,妈妈。
——什么时候有空回家吃下饭吧,注意身体啊。——爸爸,妈妈。
永远在一起了呢,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和最亲爱的我。
篇四:《一分钟亲情演讲》有人说,亲情,友情,爱情,最珍贵的是亲情,不论多刻骨铭心的爱情,多同甘共苦的友情,随着岁月的逝去都会转化为亲情。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无法改变,无法替代。
我确定这就是血浓于水,这就是亲情。
前几天在网站我看到一则新闻,原本正是跟我们同是花季年华的少女竟然近乎满头白发,当大家嘻嘻哈哈在玩手机、刷微信的时候,而她的脑子装的却只有“母亲”两个字。事实上她想的是那个没有窗、照不进一缕阳光,异味扑鼻的出租房里,还有着植物人母亲等着她回去照顾。白发女孩每天都非常忙,下了课就要赶回家;给妈妈擦身、清洗、按摩。植物人妈妈让妙龄少女的一夜白发,过早的肩负起同龄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少女说:“每天能看到妈妈,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好的。”看到少女说的话,我不禁潸然泪下。
这就是血浓于水,这就是亲人。
他们确定就是亲人!
他们的亲情,使他们可以相依为命,少女母亲一定很幸福,因为她有一个可以照顾他的人。少女也一定很很多人要幸福,因为她有一个可以让她用一生去照顾的人。
前些日子,我在公交车站等车,突然传来了几声衰老的哀求声,沙哑的,缓慢的,令人不由得心一紧。我停下看书,抬头向声音的来源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老人和一个中年男子,他们正在和我身边的人乞讨。
老人的头发花白,十分杂乱,黄褐色的皮肤上尽是岁月走过的痕迹,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毛线衫,很脏,有很多小洞,黑色的布裤上也有大大小小的补丁。他的手上拎着一只白色的塑料袋,塑料袋里是一只白色的塑料碗,碗里是几个包子。
那个男人仿佛有些智力障碍,并且眼睛看不见。他的头发和老人一样的苍白凌乱,他穿着一件绿色的毛衣,一只手紧紧地掰住老人的肩,一只手拿着一个铁碗,碗里是大小不一的钱币,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的脚往外翻着,根本不能走路。
老人带着身后的男人步履蹒跚的走着,男人也不停地摇着铁碗,发出硬币碰撞的声音,这样持续了好久,不变的是硬币的声音和男人放在老人肩上的手。
有几个人在铁碗里放进了几个硬币,但大多数人则从口袋里掏出耳机,戴在耳朵上,装作没有听见老人的哀求声。突然,男人像意识到好久没人往铁碗里扔钱了,变得不安起来,老实的脸上露出一丝焦虑,嘴里发出“恩恩”的声音。老人察觉到了,老人无论怎么安慰都没有用,我原以为老人的脸上会有烦躁的表情,但没想到的是,老人一只手拍着男人的背,一只手轻轻从碗里捏起两个硬币,然后重重的往碗里丢进去,用温柔的声音对男人说:“听,有人给我们钱了!”。
我的双眼湿润了,从口袋里拿出我的早饭钱,放入铁碗里,男人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老人也笑了。
篇五:《亲情故事随笔教学案例(2000字)》《可贵的沉默》
——亲情故事随笔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