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赏析古诗有感的作文400字
详细内容
篇一:《小学生古诗词的意境鉴赏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小学生古诗词的意境鉴赏之我见
作者:周永红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6期
摘要“意境”既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相统一而产生的境界,也是读者借以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受到感染和陶冶,提高思想情操的诱导物。本文以“意境”作为抓手,在小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优秀的古诗词大多是追求情景交融,讲究意境美妙的经典之作。所谓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1读题目,抓诗眼
古诗词有的在题目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观点,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有的在题目上表明了诗的主旨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等;还有的在题目上点明了作品的范畴,是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认真诵读题目,就会找到诗词信息点,从而对学习、分析、理解、欣赏古诗词大有帮助。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的“送”字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仔细诵读古诗,就会发现诗中展现的那一个个画面“雨中送别”、“折柳赠别”、“喝酒饯行”等,都是为一个“送”字而设置的。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朋友间那浓烈的离别之情,更表达了朋友间那浓浓的真情。酒入愁肠愁更愁,好友此地一别,将天各一方,这送别的酒不仅是离别的酒,祝福的酒,更是一种难以割合的连心酒。抓住了这一信息,鉴赏和审美此类诗词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2重字词,品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品味语言是赏析诗词的关键。读懂字词自然成了理解古诗的突破口。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揣摩、品味、感悟诗词的意境,领会诗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中“黄云”体现出边塞黄沙漫天的
篇二:《小学生读后感400字》小学生读后感400字(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标签:读后感英语读后感诊断活动启蒙教育
]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日本著名小说《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写的。
小豆豆在原来的学校总是捣乱,一会儿叫路人过来,一会儿叫燕子飞,总是搞得不得安宁。但是,自从小豆豆来到巴学院,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可她但顽皮依然不改,有一次,小豆豆准备回家时,看到一张报纸,她后退几步,飞奔到报纸前面,用力踩下去,“扑通”,小豆豆一下子掉了下去,原来这儿是掏粪口,掏粪人员有事出去了,为了不让臭味散发出去,掏粪人员用报纸盖上了,妈妈见了,又好气又好笑。小豆豆说:“我以后绝对不会踩报纸了。”那么说,除了报纸,她还会踩其它东西了?妈妈在心里这么问自己。小豆豆在巴学院勤奋好学,这都归功于小林作宗校长可以设计出这么好的学校。巴学院一共有五十多人,一个年级才八九个人。另外,巴学院还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泡温泉,游泳,散步„„在巴学院里,小豆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可是,巴学院被美国轰炸了,小林校长决定再建立一所学校。
我要向小豆豆刻苦学习学习,小豆豆,你真棒。我希望世界上有巴学院,因为小林校长理解孩子,他教育方式好,他还有一颗博爱,宽容,仁慈的心,小林校长能不被孩子们喜欢吗?
小学生读后感300字(读《难忘的八个字》有感)
[标签:读后感作文力学二年级五年级]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今天上作文课我读了《难忘的八个字》这篇文章,读完后我为这位老师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
小作者天生就是兔唇、左耳失聪。因此这个残疾的小作者拥有者一颗受伤的心灵。但是小作者上二年级时的一次耳语测试中,改变了小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小作者在最后一个测试耳语,她把失聪的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将右手轻轻的盖在耳朵上,伦纳德老师说了让小作者终身难忘的八个字,就是:“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
个字抚慰了小作者受伤而幼小的心灵。
我也有类似这样的老师,那就是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只要是教过我的老师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女孩,老师们都想帮助我,让我上课积极举手发言,都没有任何效果。但是自从李老师找过我后,耐心地对我进行的鼓励和开导,我就慢慢有了变化。上课开始主动举手发言,而且发言的声音变大了,因此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了我,使我深受鼓舞,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这样使我在五年级我还当上了小队长。老师知道我心灵手巧,所以细活都交给我做,我也感到非常的自豪。我想,如果这样的老师再多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发扬自己的优点了!
伦纳德老师及我的李老师让我知道了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抛掉自卑!
小学生读后感500字(读《蜘蛛和蚕》有感)
[标签:读后感环境英语读后感高中生活哲理故事]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最近我读了《蜘蛛和蚕》这个故事后,感悟良多。
蜘蛛每天兢兢业业地织网,捕捉昆虫,而蚕结上一个茧,便在里面“呼呼大睡”。可是,蜘蛛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回报,蚕的“懒惰”人们却称赞不已,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蚕对人类的贡献大。
蜘蛛虽然经常辛勤地织网,但它是为了网住更多的昆虫方便自已吃饱,这便是自私自利的行为。蚕与蜘蛛不同,它能结茧吐丝。有句谚语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蚕用它的生命换来了丝。而它的丝可以做成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所以人们十分喜欢它。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如清洁工人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辞劳苦地工作,白衣天使尽心尽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挽救生命,边防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离开亲人......啊!他们不正是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蚕吗?然而,也有些人自私自利,贪脏枉法,只为自已不为他人,如贪官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小偷危害社会,而他们就是一只只可耻的蜘蛛!相对于蚕,难道这种行为不卑鄙吗?
在人们的生活中,需要有这样无私奉献的“蚕”,这些“蚕”为人类能生活得更好,不惜付出汗水甚至生命,他们的伟大,他们的高尚,我们应永远记在心中。对于蜘蛛,他们的卑鄙龌龊,令人们难以启齿。
我决心向蚕学习,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同时我呼吁:蜘蛛们醒醒吧!
小学生读后感300
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标签:读后感英语读后感哲理故事]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放下手中的《安徒生童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在默默地哭泣,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还依然在感染着我。
我仿佛看到了她那脆弱的身躯蜷缩在墙角,望着屋子里透出的点点灯光;我又仿佛看到她那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她好想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哧!火柴被擦亮了,变成了一个火炉,她想暖和自己的身子,火柴却熄灭了。她擦亮的每一根火柴都变成了幻想中最美好的东西,因为她渴望温暖、渴望食物,渴望爱与快乐!
终于,她走了,在一个除夕夜,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走了,她跟着她奶奶飞到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地方去了。我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叹息,我为人们对她的冷漠伤心。
我真的希望那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是我们这儿啊!也多么希望我们能把她接到这儿来,可我这天真浪漫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篇三:《小学生古诗欣赏_》七步诗
dòu豆chǐ豉zài在zài在shì是jiān煎
rán燃yǐ以fǔ釜fù釜tóng同hé何
dòu豆wéi为xià下zhōng中gēn根tài太
qí萁zhī汁rán燃qì泣shēng生jí急
,。,。,。
曹植
zhǔ煮lù漉qí萁dòu豆běn本xiāng相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萁:豆秆。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青zhāo朝yáng阳wàn万cháng常kūn焜bǎi百hé何shào少lǎo老
qīng青lù露chūn春wù物kǒng恐huáng黄chuān川shí时
zhuàng
壮dà大
yuán园dài待bù布shēng生qiū秋huā华dōng东fù复bù不tú徒
zhōng中rì日dé德guāng光jié节yè叶dào到xī西nǔ努shāng伤kuí葵xī晞zé泽huī辉zhì至shuāi衰hǎi海guī归lì力bēi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敕勒歌
shān山lǒng笼máng茫niú牛
xià下gài盖máng茫yáng羊
。sì四,。
北朝民歌
yě野
。
chì敕tiān天tiān天fēng风
lè勒sì似cāng苍chuī吹chuān川qióng穹cāng苍cǎo草,lú庐,dī低yīn阴,yě野xiàn见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鹅
,tiān
é鹅gē
,
骆宾王
é鹅qū,xiàngé
鹅xiàng
曲bái白hōng红
项máo毛zhǎng掌向fú浮bō拨天lǜ绿qīng清歌shuǐ水bō波。,。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拨:划。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回乡偶书
dà大máo毛xiāng相chù处
贺知章
huí回shuāi衰shí识lái来
,。,。
shào少xiāng乡ér儿xiào笑
xiǎo小yīn音tóng童wèn问lí离wú无xiāng相kè客jiā家gǎi改jiàn见cóng从lǎo老bìn鬓bù不hé何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咏柳
yī一lǜ绿shuí谁sì似
shù树sī丝cái裁jiǎn剪
贺知章
gāo高tāo绦chū出dāo刀
,。,。
bì碧wàn万bù不èr二
yù玉tiáo条zhī知yuè月zhuāng妆chuí垂xì细chūn春chéng成xià下yè叶fēng风
作者背景
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妆:打扮。绦:丝带。。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