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我读名著
详细内容
第一篇:《我读名著》
我读名著
云南陈华
也许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想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阅读,尤其是文学名著的阅读,它带给我们的是不会生锈的岁月。在名著身上闪现的,永远是最美的情感,最亮的智慧。
文学名著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我想,应该有三点值得阐述:
第一,名著告诉我们,世界是丰富多样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绚丽的。作文之我读名著。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要干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我如何认识社会和他人?我该怎样升华自己的境界„„总之,我们都在思考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问题。虽然语文书、哲学书里面也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但这些都毕竟有限,我们还必须寻找更多的参考答案。
阅读名著,无疑能告诉我们世界怎么样、自然怎么样、社会怎么样,我们自己又该怎么样。随着信息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阅读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网上阅读、电子书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空间。大大小小的图书城、图书店,使得文学名著随处可见。中国的读者不仅知道本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也知道欧洲的四大古典名著(即: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竟管东西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有差异,但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地方。这种共性就是,人们都在探讨自己同
自然、社会、人生的关系。也许在时代的潮流中,每个时代的名著都会打上当时的烙印,但是人们探索关于人类自身的主题是不会褪色的。文学名著,作为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为我们开启了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一道道天窗,正因为有这许许多多的天窗,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多么的美好,它们也是让我们依恋这个世界的重要源泉。
第二,文学名著宣扬的是真、善、美,抨击的是假、恶、丑。文学名著的故事结局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喜剧结局,另一种是悲剧结局。无论何种结局,文学作家们追求的都是真、善、美的境界。尤其是悲剧结局,它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更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由此看来,悲剧产生的艺术效果,绝不亚于喜剧。
无论是中国名著,还是外国名著,在人物塑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摩方面,都尽量把真实、善良、美好的东西展现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艺术感染力。例如,中国鸿篇巨著《红楼梦》,故事以贾宝玉出家作为结局,突显了悲剧的艺术效果。这样构思的目的,就是能使读者产生震撼,增强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第三,文学名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词、佳句、佳话。这些“美言警句”是在其它书籍中领悟不到的。
名著帮助我们怎样去认识社会和人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阐释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这些认识正是我们阅读名
著所要寻找的“珠宝”,有了这些“珠宝”,我们才能成为语言艺术的富翁。舍此,我们的精神世界依然是贫乏的。作文之我读名著。
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该小说有很多语句就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这里摘录一二,以示说明。其一,“太好的事,不可能持久的。”今天品读这句话,依然有很强的教育性。这和中国的成语“乐极生悲”一样,意义完全吻合。所以,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既要有最好的打算,也要有最坏的打算。对自己期望的结果,不能太“圆满”,留有缺憾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二,“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一种勇者精神。即使在今天,勇者精神也值得提倡。虽然人性中有软弱的一面,但骨子里仍然需要那种打不败的精神。其三,“你天生是个渔夫,正如那鱼天生就是一条鱼一样。”确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的很多东西,都超越了自身的实际,过分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好象个个都想成为孙悟空,拥有七十二般变化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能有多少神通广大和变化多端呢?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渔夫”,那不是更好吗?
综上所述,文学名著是作家留给人类社会的营养大餐,是甘凉清澈的泉水,是永不割舍的恋人。阅读文学名著,我们的生活将会增添更多的灿烂和美好。
第二篇:《我读名著》我读名著
《鲁滨逊飘流记》是我小学时读过的一本外国文学小说,它也是是笛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鲁滨逊以其积极进取、勤劳坚毅、主宰自然、创造新生活的坚韧不拔的形象和精神而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鲁滨逊漂流记》记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的长达28年的艰苦生活,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利用一艘破船上仅存的一点点由文明人类所遗留下来的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顽强斗争的经过。其中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自制陶器、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降伏暴徒等情节最为精彩。每当读完小说,掩卷而思,耳畔便会响起斧凿之声和不息的脚步声,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身陷孤岛却顽强不息,弯腰弓背、求实苦干的克鲁索,浮现出这位冒险家用辛勤的双手,凭着一股冲天干劲创造出来的“王国”乐土:鲁滨逊·克鲁索高高在上俯视着他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绿树成阴,芳草萋萋,衣食无虞,信任自由初次面对荒岛,鲁滨逊虽有些凄凉伤感,却无丝毫恐惧踌躇,“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他开始毫不迟疑地把搁浅大船上的东西,凡是能拿得动、搬得走的悉数取走,他往返于大船和荒岛上达数月之久,直到发现再无有用之物方才罢手。在以后的两年间,他为生存而勤奋劳作。尽管鲁滨逊生平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日积月累,凭借着他的劳动、顽强、勤勉和才智,他渐渐发现自己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出来。他种植稻谷,用木做臼,捣出米面;他挖陷阱,捕捉并饲养山羊。他有了粮食、蔬菜、羊肉和羊奶,可尽享双手创造的丰美珍馐。他还有两处“田庄”:在“城堡”后面的山洞是粮仓,山里围着篱笆的是“别墅”。每年采摘葡萄的季节,他都到“别墅”来,将晒干的葡萄干贮存起来。“别墅”附近还有牧场,种植的树木已经成林十几年的独自一人在孤岛上的生活并没有把鲁滨逊变成野人。鲁滨逊反而运用社会文明给予他的各种工具,包括教育培育出的发明才能和技术,还有更具体的铁、种子等东西,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鲁滨逊始终是一个没有脱离人类社会的“自然人”。鲁滨逊之所以得以生还并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勤奋的双手,建造出自己的一片王国,完全是他与人类保持着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以及运用人类文明的结果。总之,鲁滨逊靠着顽强不息的斗志,穿越一个个阶段,并奔向一个个新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鲁滨逊就是人类进步的化身,他的身上浓缩了全人类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
第三篇:《我读名著》为生命添色
李苗苗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安静,时而疯狂。我为成功疯狂,为书香而宁静。喜欢读书,喜欢沉浸在“书香”里,尤其是读名著。
在读过的名著中,有寄托与自然抗争的《鲁滨孙漂流记》。有充满市井气息的,《骆驼祥子》。有暗示对黑暗统治憎恨的《童年》。也有流露对母爱·童真·自然向往与追求的《繁星春水》。我更喜欢与命运抗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其中有许多人物能给我启迪。我喜欢保尔的敢于质疑。在他上圣经课时,大胆提出了高年级教师针对地球存在多少年的讲解,却遭到了神父的无理的惩罚。我为此为保尔感到不平。
我喜欢保尔的无所畏惧。当与他一起干活的小伙伴欺负他是新来的,提出无理的要求,保尔没有害怕,而是用自己坚定的态度在精神上斗败了小伙计的傲慢无比,我为保尔绅士的行为而高兴。
我喜欢保尔的渴望反抗,生活在社会底层,腐烂的臭味,泥坑的潮气使这个如饥似渴追求一切新鲜事物的孩子所厌恶,他渴望使生活变得平等,于是她就参加了红军。杀敌勇敢,屡建战功。
我喜欢保尔的坚决,在冬妮亚这个资产阶级小姐离他越来越远时,他毅然斩断了这份感情。作文之我读名著。
我喜欢保尔与命运抗争的性格,在彻底丧失工作能力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另一阵地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文学创作之路。
我不喜欢保尔上小学时候的不宽容。当神父的无理取闹触动了保尔的自尊心时,他开玩笑的毁掉了神父的蛋糕,虽然这只不过是对神父的“回报”,但是后果却是让额的妈妈担心。
我不喜欢保尔小时候的蛮横,在大白天里抢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的枪支,仅仅是因为自己错过了机会而没有枪,保尔却满足于抢来的枪。
我不喜欢保尔对待自己的懦弱。在他的人生中,遇到许多优秀的女子,但他不勇敢,不能大胆的向爱的人表达自己的心迹,只是一昧的把自己奉献给革命。
一个勇敢又懦弱,善良又蛮横,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战士,是那样让人钦佩。
我不仅喜欢保尔,还喜欢其他人物诸如:冬妮亚,朱赫来,丽达。我喜欢冬妮亚的率真与可爱。她不会因为自己的爸爸是林务馆就对普通的工人的儿子保尔充满轻视。她对保尔友好,在保尔故意不理她时,她宽容了笑了没有等级观念,是那样的待人真诚与无私。但我不喜欢成年后的冬妮亚。对世界错误的认识使自己变得自私骄傲的像个花孔雀般,与资产阶级小姐身份相匹配。
这是在黑暗社会影响下的冬妮亚,纵然她不像保尔那样奋进,可我对她还是存有特殊的情感。
我也喜欢朱赫来,因为他扮演了保尔的启迪者。他是个聪明的人,他的话是简单明了却又生动易懂。当他把革命理论用浅显的语言向保尔表达出,就已经在充满好奇的保尔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现在,作文之我读名著。
我想引导你走上正路,因为我知道你是有出息的,哪些苟且偷生的家伙我实在看不惯。需要一伙勇敢的弟兄,能够坚决斗争的顽强战士,而不是遇到打仗就钻缝的胆小鬼。”这一段时出自原文,我深深地为朱赫来的爱憎不明所震撼。
丽达,一个干练而勇敢的共产党员,与朱赫来和保尔一样,她爱憎分明,憎恨剥削阶级,为信仰的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我喜欢这些人物,同时也学会了有意义的知识,我更佩服这部著作的创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本人是个全身瘫痪的盲人,却以超人的意志投入文学创作,才有了这部流传于世的名著。
青春之路。我有精神食粮相伴,喜爱读书,更喜欢从书中汲取精华。书,为生命添色,为青春歌舞。
作文评语:
小作者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并深有感受,写下了独特的读后感。作文开头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贴切,用词生动,写作新颖,具有耳目一新之效。语言简明扼要,并点明中心,说明读书好,尤其是写出来名著对自己的影响。紧接着,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眼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小作者选出几位重要的人物,即主人公,通过正反两方面分析人物形象,例如,在总结保尔的性格特点时,先从正面肯定了保尔身上的闪光点,敢于质疑,无所畏惧,勇于反抗,坚决果断,以及珍爱生命,坚决不向命运低头的优秀品质。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作者又深入挖掘出保尔的缺点与不足。比如:儿时的不懂事,偶尔的胆小懦弱,但总归瑕不掩玉,小小的不足之处,依然被掩盖不了保尔这位平凡却伟大的革命战士,是值得每位读者尊敬与学习的。
小作者把这种辩证分析人物特点的方法,同样用在了冬妮亚的身上,使我们更直观、清晰的了解这位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小姐的情况在处理人物性格时、小作者也注意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简要的概括了朱赫来和丽达,两位的优秀的革命战士。
在总结概括人物特征时、小作者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列举了相应的故事情节,有力的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水到渠成。思维有条理。逻辑关系严密。
在作文结尾,小作者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以感受开头,又以感受结尾,这样首尾照应、前后连贯,
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睛之笔,含蓄隽永,不落俗套,抒发之情真挚、充沛、热烈、意味深长。
第四篇:《谈读书》对阅读,我说不上如饥似渴,因为阅读本来就是一件轻松的事,何必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呢?
我不太喜欢那些为学生开单子读世界名著的动员文章。但也并不是说对那些世界名著就拒之千里,而是不喜欢有禁锢、有指向。现在,我们对书确实有点孤弱寡闻,但是反反复复地强调《悲惨世界》,强调《战争与和平》,强调鲁迅,强调托尔斯泰,不是又造成了另一种孤弱寡闻了吗?
你已经走在树林里了,千万别以为寻找一片美丽的叶子而对周围灿烂的美景视而不见,如果这样,即使那片叶子在伟大,你也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轻松一点,把阅读当成一场游戏,不要为老师的一句“这文章伟大”,就强逼着自己去生吞活剥,优句佳句摘一大堆,硬是想挤点读后感出来,这些有时反而显得虚伪,不真实。其实,只要心知肚明就行,在内心世界细细欣赏,慢慢品味,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别忘了,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先万别让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的光彩遮不住你不该错过的菲茨杰拉德,这些容易让人忽视的作家的作品真的是很精彩耐读的哦!从名著堆里抬起你的头,读读《快乐的人生》,读读《人生的光辉》吧!不要再呆头呆脑的问一句:“这么有名的名著也放下?”是的,放下,当它与你无缘,或者说暂时无缘的时候~~~~~
第五篇:《我的自传》本人姓吴,名涛,乳名不详(大概没有).今年十二.自五岁以前,在外婆家度过.六岁上学,约莫在家学了一年.
我爱旅游,特钟爱大连这座海滨城市:见证了海底世界北极熊的风采、凭吊威海卫军港历史的遗迹、欣赏了老虎滩迷人的海滨风光-------
当然玩电脑也是高手、暑期到汤山成人学校系统学习了电脑知识,会发电子邮件,会杀毒,玩游戏那是“小菜一碟”,不过老妈看的紧哦!
下棋还凑乎吧,和同学玩玩还可以,碰到老爸总是输-------
有一次,我和好朋友陈泽伟去打乒乓球,打得激烈的时候,突然球被我打到草丛边,我捡好球递给他时,陈泽伟手拿着拍子不小心打到了我的嘴唇,痛得我就差“哭爹喊娘”了,很想“扁”他一下,可是他是无意的又是好哥们,算了,吃亏是福!我接受了他的道歉。
最大的特点是一看书就入迷。35作文网35sk.也许受爸爸爱看书的影响,我这个“小书虫”有先天爱看书的遗传。每年大部分压岁钱都被我用来买书了,尤其爱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在南京市中小学生“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让我开心不已。家里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学习还算轻松,三好生,进步学生、优秀班干都品尝过,但不为所累。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么!
功能:有时乐意打扫卫生;按“计划”刷碗洗筷;招呼客人、端茶倒水马马虎虎;洗衣做饭烧菜不会、按摩捶背还行;临时客串家里的律师、法官兼心理医生----
这就是我,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一个真真实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