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的启发
详细内容
篇一:《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新授课教法启发与讨论课时2
教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具录音机、地球仪
教学
体会此文知识性较强,指导学生多查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知识。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范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文章。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音不易读准,教师要重点指导,使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
3、解释词语。
天际、遨游、映入眼帘、晶莹透亮、纹痕、摇篮、和蔼可亲、璀璨、慷慨、滥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2.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3.订正:
第一段(1、2):讲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第二段(3、4):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有些资源已遭到人类的破坏。
第三段(5、7):讲在宇宙之中,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讲宇航员的感叹,呼吁人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学生读课文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2、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出示小黑板,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三)讲读第三段。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
(不能移民)
教师引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讲读第四段。
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板书: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因果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告诉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护,那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七)解决课后练习第3题。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举例:
渺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贡献: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一副好的身体,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而又渺小{只有一个地球的启发}.
“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自然资源有限
篇二:《只有一个地球》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黄岗镇中心小学李学俊
运用幻灯片出示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唤醒学生的心灵,从而融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重要词语复述课文,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进一步熟悉文本,积累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四、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就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本领。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为了以后在语文实践中得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能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本篇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1、默读课文,自主认识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有限、本来”等词。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启发}.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理解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1、根据提供的词语复述课文。
2、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1、师搜集有关地球及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制作成课件。2、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并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以下这些画面是老师拍下的我们的村庄及学校附近的一些场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一组镜头,师声情并茂地随画面内容旁白: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清的溪水,美丽的花草,我们迎着徐徐吹来的春风来到了田野上。一群孩子们在草地上你追我赶,玩得真开心。啊,大家{只有一个地球的启发}.
玩得真快乐。但是这些快乐是谁给我们带来的?是大自然,是我们可爱的母亲——地球。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激趣设疑。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情的描述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生活的画面,并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来读课题)
过渡:同学们,《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地球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我们的地球吧!
设计意图:有疑则思。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学生初步接触教学内容的情况,更有利于思考以下教学的着手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提出自学要求
师: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在书中画出你不懂的字词,还有不理解的句子。请大家带着以下的要求去自读课文吧!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边读边思考:从全文看,哪一句话完整地概括了地球的特点?设计意图:读书有三到:谓眼到,手到,心到。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的思维产生碰撞,在书中留下思考的记号。另外,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去,用心感悟、揣摩,从而有所收获,培养学习的能力,实现读书的价值。
(二)自学情况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扁舟”中的“扁”字以及“璀璨”这个词。
2、交流以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利用幻灯片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指名读、齐读句子)
师相机抛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感叹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呢?(板书:可爱、破碎)
设计意图:关键引领,抓住要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关键处,找准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正确引领学生展开全文的阅读。这一教学环节,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从重点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切入,抛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全文的学习。
四、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一)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
篇三:《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3+只有一个地球(5)》第四组
单元教学总目标:
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4、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
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学习回顾拓展四。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美国有家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你们听说过吗?它是在美国发行的,它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肯定是这一年最优秀的人物。1992年的年度新闻人物是邓小平,因为他发表了南巡讲话,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1998年,评选了一位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知道是谁吗?想知道吗?他就是地球。
你们吃惊吗?为什么?时代周刊评选的新闻人物是地球,说明什么?人们为什么这么关注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看看从这课中我们能够受到什么启发。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指名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有关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
2、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3、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
4、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补充自己知道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在你心目中,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二、再读课文,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有幸飞入太空的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板书:可爱易碎)
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第一小节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当生说到地球很美时,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纱衣”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如果学生读不好老师可以范读。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
3.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地球很无私,很慷慨。他把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所形成的资源献给了人们。比如说矿产资源。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地球都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矿产资源?(煤、石油、金银铜铁)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球把这些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
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她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她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4.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可宇航员却感慨的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地球的渺小。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老师查阅了相关资料,60亿。再过五十年,人类将有多少?90亿。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80亿。再过五十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有10亿将活活地饿死。地球大不大?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
是啊,地球母亲无私养育着我们,精心保护着我们,曾经是那样的美丽壮观,那样的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泣,这哭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结合着三四自然段,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和你找到的资料来谈一谈吧。
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当学生说到“不加节制”地开采时。)
同学们,几百万年,上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才能形成的资源如果被贪婪无知的人们破坏着,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读)地球的慷慨和人类的贪婪,地球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当生结合课文说到生态灾难时,师问:课下大家都结合着课文内容搜集了资料,有同学搜集了关于生态灾难的资料的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
学生谈自己了解的生态灾难,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看到这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这一个又一个可怕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再读宇航员的感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5、老师觉得同学们都和宇航员一样为人类的命运而担忧。可是,老师并不担忧,老师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老师的眼光看得很远很远。你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吗?(生:老师在想地球被破坏后移居别的星球)
提问;老师这样想行不行?谁能说服我?(自学6—9自然段,准备说服老师)。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指导学生体会“„„至少„„”一句,至少什么意思?去掉它行不行?读一读这句话。科学家们为我们提出的假设都一一被否定了,人类不能指望着再破坏了地球之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6、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才发出一系列的感叹,谁来为我们读读?(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了解了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小结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齐读课题)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文章最后一句(齐读)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呼吁环保,都重视了地球,回过头来,《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是地球不是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吗?
现在,人们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联合国委员会发出了呼吁,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
2月2日国际湿地日3月9日全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5日清洁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4日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师问:面对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作为小学生,作为环保小卫士,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环境保护,还应该向周围的人们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的家园!宣传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有宣传口号。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宣传口号简洁好记,震撼人心?你们可以把自己想好的口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下,谁的口号有号召力,有创意!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四、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易碎
精心保护
篇四:《只有一个地球(2)》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卷(2)
作者:song8086日期:2011-9-287:26:00
2推
教学背景
本次考试从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8题。
基本知识(6分)
在进入教学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下列问题。
第1题(单选)下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越先进,课程整合的效果越好,教学的优化效果也最佳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与学的工具,同时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D.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内容同等重要,因此不能顾此失彼第2题(单选)下列关于学习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差异是对学习本质的理解不同荐
B.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学习理论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D.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