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试析中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一)

试析中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厦文化交流的需要,单纯对话法和词汇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越来越紧密的跨文化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文化交流意识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进行文化交流,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常常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导人。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与文化的分离,既不利于语言教学也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形成。语言与文化交流能力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同步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学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词义差异、语言应用的文化背景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方面。
  (一)词义差异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英语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词义和文化“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在词语的文化内涵,词语的比喻与联想意义、词语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成为词义差异现象的主要表现。
  l、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英语有的词在汉语中也许有对应或契合的词,但是词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在英语中,AmericanDream(美国梦)专指美国所标榜的立国精神,而s,wall(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语中,粽子、观音、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等词汇则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很难找到词义对应的词汇。
  2、包含“文化信息”的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如由于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不同导致的词义不同,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British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hyroneselfinthelion’smouth(置身虎穴)、等,而在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来代替,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
  3、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英语和汉语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能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汉语中的“叔叔”是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uncle”一词既可以是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是母亲的兄、弟。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为“b,acktea”。而英语中的“black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而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既”。
  (二)英语应用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千差万别
  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一般不影响跨民族、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指语言本身所含的文化及语言交际时所含的文化背景。可以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请、词语使用场合的特异性、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语言结构差异、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等。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单词的汉语释义,而忽略了该词的文化内涵和汉语词的差异,如在汉语中。宣传”是褒义,而对应的英文propaganda宣传则是贬义,指散布虚假消息以蛊惑人心、欺骗大众、歪曲事实等,如果我们把汉语的。宣传部”译作PropagandaDepartment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只有改为thePublicityDepartment才能表达小汉语的褒义。由此可见,中文与英语的词汇意义不是完全等值的。英语教学中。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差异,以便能有效地实现沟通。

  (三)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语言的表达也具有了很大的差异
  如在汉语中“吃过饭了吗,”是很普通的寒暄语,其用法相当于“你好吗,”,而在英文中“吃过饭了吗,”则意为“吃过饭了吗,如果还没有。那我们就一起去吃吧”是一种邀请。这样,由于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差异,就会在交流中产生一些误解。总之,语言的使用受到了文化的制约,英语和汉语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明确了这些文化差异表现后,进一步则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的形式,还要教文化的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