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环节引入急诊实习教学初探(一)
详细内容
作者:刘波,史忠,周坤,陆海华,欧阳一辛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诊医学;教学改革 〔
院前急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对传统观念的等病人上门“求救”是一次重大的变革〔1〕。为了能使医学生更好的学习院前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 进一步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强化对“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理念的理解,我们急救部自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分四批组织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的实习学员参与院前急救实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方法与步骤
1.1 基础训练阶段带教老师介绍国际、国内院前急救现状、发展趋势,急救网络情况以及我院院前急救运作程序、相关规定;根据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复习常见内外科急重症的诊断和处理要点,并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实习教学〔2〕。观摩带教老师对实际病例的现场操作以及利用我院建立的模拟医学培训中心的高仿真模型,分组反复训练包括各种人工气道建立技术、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支持、浅静脉穿刺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心电图描记术、电除颤术等。
1.2 院前急救阶段组织学生分组分别跟随急救部2辆救护车,参与现场救治、护理、抬担架、转运病人等工作,平均工作8 h。建立院前急救实习日志记录制度,培养学员的病情连续观察意识、增强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同时使用摄像机在教学过程中摄像,建立第一手的教学研究资料。每位学生书面小结参加院前急救实习的情况, 包括出车次数、救治人次、疾病种类、救治过程和体会, 并请带教老师写出评语。全部结束后, 急诊医学教研室组织师生座谈会, 总结实习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通过基础训练和院前急救两阶段的实践,学员有了以下的收获:①加深了对急救时效性的认识;② 增强了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③ 提高了应付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④增强了心理素质、临床思维判断能力;⑤增强协调交流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⑥深入了解社会、培养社会公益意识和职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