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人体解剖学术语的读音问题

人体解剖学术语的读音问题

详细内容

 1 人体解剖学术语读音的重要性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术语是其他医学术语的基础。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是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人口大国的重要交流工具。人体解剖学术语的正确发音,不仅更有利于交流,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也是正确传播医学术语,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2 人体解剖学术语易读错的原因人体解剖学术语容易读错的原因有: ①解剖学专业名词多,字较生僻,有的为多音字,容易读错,即使一些常用字,如不明其义,也会读错。②国际解剖学名词委员会统一并规范了解剖学名词的使用。我国将西文名词翻译成汉语后,只规范了解剖学名词的字形,而没有规定字音,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出现一些差异。③医学生或教师由于平时接触少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一些模棱两可的读音没有确认。
  3 常见错误类型与举例3. 1 错读半边“外踝”中的“踝”应读“( huái) ,而非“果”; “颧( quán) 骨”
  不应读成“灌骨”; “髂( qià) 骨”而非“客骨”; “腓( féi) 骨”而非“排骨”; “颏( kē) 棘”,而非“亥棘”。
  3. 2 错读多音字“奇静脉”中的“奇”为多音字,正确读音为( jī) ,而非( qí) 。
  “奇静脉”的英语为“azygos vein”,“azygos”在英语中的含义为“奇数”,另外从结构特点上看,人体只有一条奇静脉,而其他的静脉大多有两条。
  3. 3 混淆双唇音 b 与 p“贲( bēn) 门”的正确读音为( bēn),而不是喷( pēn)鼻韵母读错“肝门”和“肛门”相混。“肝门”中的“肝”是前鼻音( ɑn) ,而“肛门”中的“肛”是后鼻音( ɑng) 。它们的发音区别是: ( ɑn)发音时,舌尖由下齿抬至上齿龈,阻塞气流,发音点在口腔前部; 而( ɑng) 发音时,舌根迅速抬起,与软腭形成阻碍,阻塞气流,发音点在口腔后部。
  3. 5 非常见字“跖骨”,应读( zhǐ) 骨,“骰骨”中的“骰”读( tóu) ,“砧骨”
  应读( zhēn) 骨。
  3. 6 音形相混“犁骨”误写成“梨骨”,是因为没有弄清犁骨取名的意义。
  犁骨位于鼻腔的中央,组成鼻中隔,起分隔左右鼻腔的作用,而不是形状像梨子,实际上,更像原来耕田时使用的“犁”。
  3. 7 音调错误“髓”经常被读成第二声,实为第三声,“脊柱”中的“脊”也是第三声。“髌骨”的“髌”,读第四声,而不是读第三声。
  3. 8 音变“脊髓”,为两个上声( 即第三声) 相连,“脊”就变为第二声。
  作为医学相关工作者,我们除了学习正确的形态结构知识外,也应规范解剖学名词的发音。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是在思想上应该足够重视,不可等闲视之。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引起重视,对不清楚的读音,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明白。其次,校方可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语言文化相关课程,以必修、选修或讲座的形式积极推动医学术语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