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与拓展:论文化新闻的发展态势(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以报纸为例,对文化新闻的发展态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新闻 文化产业 文化品位
文化新闻,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一样,是新闻报道的主要类别之一。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新高潮。在新形势下,文化新闻紧抓机遇,迅速成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以综合性报纸的文化新闻为例,从新闻地位、题材范围、文化品位、报道形式等多个方面,探讨当前文化新闻的发展态势,为文化新闻的发展创新提供理论支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文化新闻仅指动态性的新闻报道,不包括静态性的副刊和读书周刊等文化气息浓郁的特刊专刊。
综观当前报纸文化新闻的现状,主要呈现出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新闻地位显著提升
文化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品种之一,国内综合性新闻,传媒机构里大都设有“文化部”、“文艺部”、“文娱部”或者类似名称、职能的新闻采编部门,但是长期以来,文化新闻的地位相比政治新闻、经济新闻而言显得不很重要。新闻学教科书中很少见到关于文化新闻的专题论述,通常见到的是“文艺新闻”。《专业采访报道学》中称:“文艺报道是对文艺领域里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所谓文艺是指“文学与艺术的合称。有时也泛指文化与艺术。”事实上,文艺新闻只是文化新闻的一部分。此外,文艺新闻有时还会与其他相关题材合并共存,有的报纸将文艺与科学、教育集中在一个版面,合称“文教新闻”,有的将文艺新闻与体育新闻合称为“文体新闻”。进入90年代,为了满足大众的消遣娱乐需求,都市类报纸文化新闻的报道重点转向影视演艺圈题材,通俗有趣的娱乐新闻由此兴起并占据了文艺版面的主要地位,有的报纸将文艺新闻改称“文娱新闻”,有的完全改为“娱乐新闻”,严肃高雅的文化新闻则被边缘化,成为娱乐新闻版面“补白”、“插空”的豆腐块,导致报道结构严重失衡,形成了文化新闻娱乐化潮流。有学者指出:“在娱乐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文化新闻处于尴尬地位。其一就是对文化新闻重视不够。”揭示了娱乐新闻喧宾夺主的现象。进入21世纪,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人类的灵魂”,做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对文化新闻空前重视,加大报道力度,综合性报纸纷纷开设文化新闻专版固定刊出。以《人民日报》为例,2002年前,该报的文化新闻与教育、科技新闻集中在同一版面。经过调整,至2003年初推出文化新闻专版,通常固定在第11版刊出,与经济、政治等版面相并列。2009年6月就有5篇关于数省文化建设的工作综述刊登在该报头版头条位置。地方党报如《湖北日报》在2006年改版时首次开设文化专版。即使是以娱乐为主打的都市类报纸也开始注重文化新闻。如《华商报》从2007年7月起在娱乐新闻版外开设“文化新闻”版,经常性刊出。该报先后策划了“评选陕西文化十大符号”、“陕西文化强”等大型系列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现象说明,文化新闻告别了一度冷落的弱势境遇,成为当前新闻报道的热点之一,标志着它由相对边缘状态晋升至举足轻重的主流阵地,与其应有的重要地位相符合。
二、报道题材走向“大文化”
从理论上说,文化新闻的报道范围非常广泛,原因在于文化是个涵盖广、内涵深的大概念。文化的定义很多,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涵盖了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如《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狭义上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科学、语言等。从新闻实践来看,不同阶段文化新闻报道范围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新闻以文艺题材为主,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领域的新闻。娱乐新闻兴起后。影视演艺圈信息成为文化热点。近年来,随着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新闻的报道范围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拓展,既有宏大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建设、国家重大文化活动,也涵盖了高雅的文物考古、文化艺术、图书出版,同时囊括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动态、文艺演出、名人明星、动漫游戏等等娱乐新闻,广泛涉及现代文化、历史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科学教育等社会生活领域的文化现象,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体现出涵盖一切精神文化的大文化格局。其中,影响力较强的新题材有:
1 文化产业。与以往历次“文化热”不同的是。新一轮的文化建设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视为必由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就是大力繁荣文化产业。经过数年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2009年l至5月份,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之中逆势上扬,平均增幅达17%,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缘此,文化产业成为当前文化新闻的重点报道对象。支庭荣曾将文化产业报道大体概括为6种模式:会议模式、取经模式、名片模式、作坊模式、考古模式、圈地模式等,主要内容是宣传文化产业政策、介绍文化建设举措,展示文化建设成就。以《人民日报》为例,2009年6月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江苏:文化滋养万户千家》(6月9日)等4篇分别报道各省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的工作通讯,此外还策划了系列深度报道“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观察与思考综述”,分别刊登在头版和文化专版上,彰显出文化产业报道的重要性。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也是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规划之后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中的第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报道必将持续升温。
2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世纪以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成为民族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标志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基于上述时代背景,新闻媒体加强了传统文化宣传报道力度,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学”报道。“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英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之魂。新世纪以来,学者们积极倡导国学,高校设立国学院、办国学班,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国学热蔚然成风。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国学发展动态,发挥着推波助澜、营造舆论氛围的重要作用。夙以文化内涵深厚而著称的《光明日报》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不遗余力,堪称样板。早在2006年1月10日。该报创办了国内媒体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学版”,加上原有的“史学”版和“文学遗产”版,一共拥有三块版面直接宣传传统文化。其中“国学”版每月两期,开设了“国学动态”、“国学演讲厅”、“国学访谈”等专栏,多层次多角度报道国学发展信息、传播国学知识,赢得了海内外文化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