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中国呼唤电视新闻主播(一)

中国呼唤电视新闻主播(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中国电视 新闻主播 新闻改革

[摘要]:近年来,新闻主播已引起中国电视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人们对新闻主播的认识还存在不少争议和误区,本文追溯新闻播报的源流,借鉴国外的新闻主播,探讨我国新闻主播的真正涵义,在严格界定之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和造就我国新闻主播的途径。

  “2005年中国电视主持人论坛暨颁奖盛典”上首次设立了“年度最佳新闻主播奖” 。中央电视台康辉、湖南电视台张丹丹和上海东方卫视劳春燕获此殊荣。在2007年2月份举行的“第50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凤凰卫视的胡一虎获得“最佳新闻主播奖第三名”(第一名空缺,第二名是N的一位主播)。目前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新闻主播”词条有二、三十万条。这些说明新闻主播正日益得到关注,中国电视呼唤新闻主播。然而,到底什么是新闻主播呢?目前人们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因此,理清新闻主播相关概念和建立相关的理论,对我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闻播报的源流

  一般认为新闻主播是来自于英文“Anchorman”,先是港台等地将其翻译成“主播”,之后经大陆引进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新闻主播。“主播”的引进绝不只是称呼的改变,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还是从与之相关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入手。

  (一)播音员

  关于播音员的定义,在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一书中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传统播音”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是在电台、电视台的专业工作者,在话筒前、屏幕前所从事的活动,都是直接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把编辑部门采访编写的各类节目的文字稿转化为有声语言向受众传播。

  可见播音员更多的是以“传话筒”的身份出现,在节目的播出中处于第三人称的地位,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忠实地表达作者在稿件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准确地表达每一个字。美国学者海德在《广播电视概论》一书中曾说: “作为一名播音员,最难对付的工作之一是以有效的方式朗读他人撰写的稿件,在以撰写为起点,听众为重点的传播纽带中,你起的是桥梁的作用,你的职责是把作者的思想忠实传递给听众、观众。”[1]

  播音员除了作为“话筒”忠实的把稿念好之外,他们一般不参与采访、编稿等工作。一般也不会固定在某个节目中,与具体的节目没有固定的联系,只负责最后一道工序――播报。同时基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的播音员直接代表国家在新闻媒体中权威形象。如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们直接以第三人称的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的形象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

  (二)节目主持人

  与播音员相比较,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要曲折一些。1981年元旦,中央电台台播部从对台宣传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办了由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节目,从此在中国广播史上,徐曼成为了第一个正式的以主持人名义出现的节目主持人。节目主要策划者兼负责人于礼厚撰文回忆《空中之友》筹办的经过:我们请袁相隆先生(台湾归来的船员)介绍台湾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他在西方各国看到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当他介绍了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时,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改革我们广播电视的一个突破口,之后,我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力主开办主持人形式的节目。

  发展到今天,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但主要还是指在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在有固定时间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较为固定的以第一人称出现的直接面对受众引导节目进程的传播者,他们多以谈话体的状态播出节目。也就是说,主持人更多的是一种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在节目中使用第一人称的传播者。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有关新闻性节目的播报者,因而将着重于对新闻性节目的分析。学界对于到底该不该称谓电视新闻主持人一说还存有很大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主持人与美国的“Host”相对应,而“Host”在美国主要是指称娱乐类节目的传播者,进而认为主持人就是应该专指娱乐类节目的传播者,而对于新闻类型的节目则不能称之为主持人,更多的则应该是“Anchorman”,也就是“新闻主播”。暨南大学的黄匡宇更直言道: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与此相反,更多的业界人士则认可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说法。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曾说“新闻是社会的良知,主持人若不具备认识的高度及健康的良知,就无法传递出对社会及观众有益的信息。”[2]显然,从这段话中可见他把主持人是归为新闻类节目的。对于到底何谓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很多的学者对此下过定义,总起来看,主要是将新闻节目主持人看作是众多节目主持人中的一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节目中的各类新闻串联起来,将节目内容顺畅的组合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顺序播出,他们的工作范畴包括:新闻串联、现场采访、即兴评论、现场调度、把握时间等。

  二、新闻主播的起源

  目前,我国对新闻主播的认识皆源自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电视新闻播报。在国外,与新闻主播相关的主要称谓有:Announcer(播音员)、Presenter(报道员)、Host(节目主持人)、Moderator(原意是“仲裁人”、“协调人”,借用到电视节目中,特指游戏、竞赛类型节目的主持人),Anchorman(一般译为新闻主播,它源于美国)。

  从1955年开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保持全国电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长达21年之久。它的成功来自于它的高质量新闻节目。而这种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的风格和特性是由最具有影响力的、最经常同观众见面的记者(或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来决定的。CBS从第一个代的默罗开始,接下来是克朗凯特,然后是丹.拉瑟。克朗凯特曾说,CBS的新闻特征是由“对个性的崇拜”为基调组成的。个性风格是主持人或主播的重要特征。

  人们最早熟悉的默罗是从广播开始,1938年的“慕尼黑危机”报道和1940年的“这里是伦敦”的广播,使他成为一名“那个年代像艾森豪威尔一样的英雄和人物。”直到1951年11月18日,《现在请看》节目第一次播出,默罗才真正开始在电视观众面前展示他独特的个性风格和表达方式。默罗的另外一个颇具风格的节目是著名的访谈节目《面对面》,默罗先后邀请了500多位嘉宾,在他平和的发问下,和观众一起去追究并思考生活中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此时的默罗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主播,他更象是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人的存在首先依靠于与之相对应的节目形态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主持人节目。陆锡初的《节目主持人概论》一书曾这样定义:所谓主持人节目,是相对于播音员播出的节目而言的,是指有固定的真实的人,以个人的身份与受众直接交流并主持的固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在节目中与嘉宾交流是主持人的重要特征。

  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主播当属CBS的第二代当家人克朗凯特。美国传播学者布耶(Boyer)曾经说:“沃尔特.克朗凯特虽然在美国最躁动不安、最是多事之秋的60年代和70年代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但他始终保持着沉稳、自信、忍耐、执着、持之以恒和严肃认真的品质。”[3]克朗凯特在一系列的重大历史影响事件中――总统选举、越南战争、种族冲突、暗杀事件、水门事件及阿波罗号登月等――扮演着通告消息、揭示事实和解释事实的角色。在 1952年冬天,他已经不再是一般的Announcer(播音员),而被CBS称为“Anchor man”。 查阅《新英汉词典增补本》,我们发现“Anchor”的第1个词义是“锚”,第4个词义便是“团体比赛中位置(或顺序)排在最后的运动员”。 休伊特曾明确地告诉中国记者,“Anchor man”与船锚没有任何关系。他说“Anchor man”是借用词,来自体坛。它借用了某一接力赛运动队最佳选手的名字,进而解释说,在田径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总是最强最棒的人,这个人就叫“Anchor man”。

  但是此时的克朗凯特既无内容主控权,又无高薪收入,只是在声名上显得耀眼,在公众心目中象一个权威。所以,50年代的克朗凯特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新闻主播。整整10年之后,CBS打造《克朗凯特晚间新闻》,任命休伊特担任执行制片人,克朗凯特担任主播。这一次,克朗凯特才提出他必须拥有“managing editor”职权,对新闻报道的选题和新闻制作过程具有决策权。自1963年开始,克朗凯特作为主播,同时也是主编。但是,他的薪金并未同时发生变化,因而克朗凯特并不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