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学论文>清代前期政府的市场政策与管理(一)(一)

清代前期政府的市场政策与管理(一)(一)

详细内容

清代政府是以皇帝为首,由朝廷中央各部大臣、官员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一个执行机构。市场是买卖物品的地方,也是买主和卖主互相交易,决定物品价格和数量的过程。市场政策是政府对买卖双方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规定的行为准则。管理是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执行中央政府有关政策的过程。政策由中央政府提出,管理则是各级地方政府官员贯彻执行。应当说,清廷并没有如现代政府一样,提出若干十分明确的市场交易政策,但是在当时的商品流通中,中央政府确实下达了一些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这类政策、法规通常反映在每项具体事务中,对同一事,上有政策,下有管理。只有透过这类具体事情,我们才可能了解清代政府提出的市场交易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法律、法规的实际情况。

一 设置市场

1 农村集场

清代前期全国农村集场有一部分是前代沿续下来的,也有一些衰落的集场由地方政府恢复重建,还有一些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重新设置的。总之,这一时期的农村集场兴衰变化较大。安徽天长县龙兴集,“原有民舍兵废,鞠为茂草。知县郑仁宪辟除成肆,远近交易称便。” 1 这是官府恢复重建的集市。有由民间申请,经过地方政府审批设立的新集场。乾隆三十八年,四川巴县石砫山,原有大路一条,上达南川,下通长涪。彭正明在此开设腰店二间,“发卖杂货,十有余载”。 该地是“行人往来,路所必经”之处。“四乡通野,烟户繁稠,尽可设一场市,买卖便益。”一月二十日,“有艾增阳等一十四人”,在这里“起修铺房,兴场卖货,更名隆兴场”。 他们“奔赴宪辕”,请示知县,“赏准给示”。县政府批示:“场市例不许轻设,如果该处为乡民贸易之要地,自应该约地方人等公同报勘”。于是,彭正明及“乡保地邻蔡必章、陈必高、汤如常等”人,一同申请“祈恩赏准”。2 河南长葛县有四个小集市。康熙时又“新起三小集。其一起于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李元让时;其一起于二十六年知县何鼎时,皆所以惠民利商,而从邑人之请也。”3

一般来说,民间申请建立市场,地方政府核查实情,给予批准。但有时也发生另外的情况。嘉庆七年,广东南海县九江丝墟,“因朱朝禄、陈抡书等互控”,政府将“朱、陈二姓所设开边、埋边两墟封禁”。4 也就是说,当民间为了设立集场发生争执时,地方政府会以牺牲集场设置来平息矛盾。还有由于政治原因,政府封禁的集场。广西镇安府奉议州渠蓬墟,“此地逼近交址,恐生边衅,久已禁止,不许趁墟。”5

与官方批准设置集、墟、场市场的同时,民间也集资自行设立。有一人、一姓独设的。广东四会县牛皮墟,乾隆四年由“邑人龙彬业创设”。6 道光年间,揭阳永兴市,由“桐坑乡林姓辟建”。京溪园墟,由“长滩乡陈姓辟建”。下乡市由“林姓乡人建”。7 琼山县咸谅市,“乾隆间贡生王宏仁捐地设。”有民众集资设立。琼山县培龙市,“道光十八年,郡绅倡捐,买铺二间毁拆,将地并城壕隙地建置。”永都市,“乾隆初年由永都西堡十七村居民,购地创建。”会文新市,“道光七年坡口屯、徐家屯、圣鹿都公建”。8 也有一族人同共设置。9 总之“由豪民设置;或由一村协力设置;或由多数乡村共同设置”。10

农村集市、场墟的设立,是一种民间群体的自由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也是自下而上的一种社会行动。先有民众需求,后由地方政府设立;或由民间自行设置,官府认可,纳入政府的管理之中。

2 市镇

清代前期的市镇有一些是前代遗留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在集场墟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因此随着人口和民居的增加,市镇(军事型市镇除外)中的商业街市或在街道两旁,或夹河为市,是在集场墟原址上的延长。当然也有民间自行设立的,如江苏嘉定县的方泰镇“康熙间,陈、严两姓创市”。11

与农村集场一样,市镇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所不同的是其由所在府、州、县级政府官员进行设置与管理。先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经中央政府批准,派驻机构与官员,设立市镇,并进行管理。常见的机构是巡检司署,还有府同知(简称同知)、府通判(简称通判)、州同知(简称州同)、州通判(简称州判)、县丞、县主簿等衙署。派驻的方式,有的是将原有的机构改变设置地点,即文献中称:“改驻”、“移驻”。乾隆年间,山西“祁县向设有龙舟峪巡检”,“查该处并非隘口,又无市集。惟县属子洪镇,在县南适中之地,人烟凑集,路当豫楚孔道,崇山叠嶂,宵小易于窃发,”政府将龙舟峪巡检改驻子洪镇。12 四川“蓬溪之蓬莱镇,离城一百三十余里,烟户鳞集,多系外省客寓。”政府将县丞移驻该镇。有的是添设新机构。陕西商州龙驹寨“为东南各省商旅经由之河路,设有税局。”13 乾隆年间,添“设州同以稽察之。”14 也有的是改变原来派驻机构的级别,以适应市镇的发展。“江西临江府属之樟树镇,距府城三十里,及江浙楚粤水陆四达之区,为天下药材聚集之所,居民辐辏,商贾云集。”“江西景德镇系烧造磁器之区;吴城镇系广货聚集之所。”樟树镇原有都司、巡检各一员,但都司是武职,只有巡缉之责,不能干预民事。巡检的级别较低,一些事物不能处理,政府改派通判。在景德、吴城镇各移驻同知。十三年后,又在樟树镇增加经历一员,为通判首领随从巡防。15 广西柳州府怀远县“古宜甲地方,烟户繁多,商贩聚集,为黔楚两省通津。”该地“共一街九村,多系湖广、广东、江西、河南客民开铺生理。”原来此地设有汛兵,但“不足以资弹压”,政府将主簿移驻该地。16 湖北荆门州新城司巡检,“设自前明,从前【新城】铺户稠密,商贩聚集,是以驻员弹压。迨后一切贸贩悉移于附近十里之沙洋地方,新城日渐零落,已无需专员巡察。”“巡检实为闲冗”,总督奏请“以之移驻京山县之宋河镇,令其于附近各处巡查稽缉,洵属有裨。”17

从大量的地方志中,可以看到对许多明代在各地市镇派驻的行政机构,清政府或仍因之;或迁移改设;或废除不派;或新添的事实。陕西洛南县三要镇,“南通武关,东接卢氏,北望阌、灵,皆有便路。”“明成化七年置巡检司,今因之。”18 洵阳县两河关镇,明代设巡检司署,清代该镇市廛不满百家,裁去巡检。19 四川汉州三水关明代设有巡检司,到清代废除。20 江油县中坝场“水陆通衢,商贾辐辏,为江油门户”,雍正七年派驻巡检司署。21 广西临桂县苏桥墟巡检司署,是由芦田市移驻的;六塘墟原有巡检司署,乾隆三十一年裁革,将全州州判改驻六塘墟。22 广东南海县有五斗口巡检司署,明代“移治佛山镇。国朝雍正十一年新设佛山同知弹压,乃迁巡检司署于本淋都平洲堡。”平洲堡“烟户繁庶,港汊多歧,与顺德接壤,为匪类出没要区。”23 潮州府揭阳县湖口巡检司署,“旧在霖田都湖口村,”后来曾有迁移。到乾隆二十六年移至棉湖寨。棉湖寨有市,是“人烟稠密,百货聚积之所。”24

政府是否对市镇派驻机构,关键视市镇经济繁荣程度而定。巡抚在奏请新设,移设,改变机构等级的奏折中,都说明了设置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各地市镇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加,打架斗殴,层出不穷;流动商人增加,在交易中,坑、蒙、拐、骗,牙行拖欠商款等经济纠纷时起;富商增多,偷盗抢劫钱物,层见叠出,诸如此类的诉讼案件大量增加,混乱的社会治安需要治理。为了稳定各地的社会治安;为了保证国家税收;也为了商品交易有序而正常地进行,故政府派驻机构和官员,对市镇及周围地区进行管理。此外,还有交通因素。湖北云梦县兴安镇,“旧有巡检司,以河淤废。”25 这些机构官员的品秩及责任参阅有关文章。26

就清代前期全国市镇的总体情况来说,派驻机构和官员的市镇并不占多数,大凡商业兴盛,商贾辐辏,居民众多的市镇,才派驻机构和官员进行管理。有些地方虽然名称不叫市镇,但政府派驻了机构和官员,也应当是市镇。这类事例很多,如广西泗城府西林县“潞城地方尤为滇黔入粤要道,商贾往来,土苗丛集”,设有巡检署。浔州府穆乐墟“系附近居民交易要地,”也设有巡检署。山东登州府姜山集“民居众多,为登属商旅通衢,”设有县丞署。27 湖南靖州会同县“洪江集市系州属之总岸”,“上通滇黔粤蜀,下达荆扬,舟楫往来,商贾辐辏,百物共集,洵边邑之货薮四达之通衢也。”康熙年间,将若江镇巡检司移此。在县志中称其为镇。28 贵州独山州“龙场为诸场市之冠,每场萃四方万余人,三日乃已。食货估客如云。州牧守备各率其属临场宣讲圣谕,一以开示军民,一以坐镇喧嚣。其附近各场,如:三脚则设州丞,鸡场、下司、三棒、巴开各场设营汛,暨各土司场市,均资弹压。”29 广东连州星子墟“州判驻此。”30 这些没有市镇名称,而派驻机构和官员的地方,可能都是从市、集、场、墟上升的新市镇。

也有一些驿站,政府命“驿丞兼巡检职衔”;或者反之,令巡检、县丞等兼管驿务,所以,这类驿铺实际上属于市镇。如:直隶沧州砖河驿,通州和合驿,河南汤阴宜沟驿,渑池硖石驿等。福建“邵武县丞驻拿口,兼管驿务”。31 一些驿站的驿丞,虽然没有兼巡检职衔,但驿站驻地也是商品交易之区,这类地方实际上也是市镇;或者驿铺驻地本来就是市镇,如:河南确山县的驻马店、竹沟镇等处就是如此。32 湖南沅州府麻阳县,岩门市“旧当营哨之冲,故设巡检司于此。近时又增置站马、扛夫、邸舍,市廛亦渐次繁盛。”滥泥市“居茅坪桑林之间,为境中要道。近亦置站夫马,如岩门之数,而旅店村沽食用之物,稍便往来,及近乡贸易。”33 岩门市、滥泥市都是市镇。

市镇一般具有两个要素:一是交通发达,商业繁盛,人口相对集中;二是有派驻市镇的机构和官员。两个条件齐备者,大概是较大的市镇,只有第一个条件者,大概是中、小市镇。不过,在一些地区,中、小市镇与集场墟还存在一些难以区分之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城市市场

城市包括县、州、府、省城和京城,因为它们都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完全由政府部门设置、规划,并具体执行,所以城市市场也与城市设置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大部分城市或从宋代,或元代,或明代,甚至更早的朝代沿续下来,其内部市场,或称商业街的设置,并非是清代前期政府设置的,大部分商业街都是在原址上继续发展的。如京城的正阳门大街,在明代是由棋盘街和前门外大街组成的朝前市,当时有中等以上店铺达1000户左右。西大市(即西四市场),是在元代羊角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鼓楼大街也是元代钟鼓楼市的原址。此外,崇文门外大街、菜市口、地安门外大街、东四、东单、北新桥、新街口、西单等商业街,米市、灯市、马市、羊市、果子市等各类集贸市场,以及城隍等庙会也都如此。34 再如河南省城开封的鼓楼大街、马道街、大隅首等商业街,及相国寺、鹁鸽市等贸易市场亦是沿续前代的市场。35

不过,清代前期的一些城市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这与政府的政策有直接关系。较典型的事例是:清初京城旗人与汉民同城居住,“争端日起,劫杀抢夺。而满汉人等,彼此推诿,竟无已时”。政府认为“此实参居杂处之所致也。”因此制订了“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的政策。并按拆迁户的房间数量,发给拆迁费,规定在一年内迁完。36 政策实施后,南城居住人口增加,商铺增多,商业街比以前延深,内城商业中心区向外城发展,正阳门外成为商业繁华区。37 虽然这一政策不是直接针对市场设置的,但实施的结果造成了商业街市的变迁。这也说明城内市场往往较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直隶的中小城市中,仍具有浓厚的政治或军事特色,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因而其集市的兴衰变迁往往受政治情况的更动所左右。”“康熙以前正定为直隶巡抚驻苑之地,城内贸易繁盛,逐日有集。自康熙初巡抚移至保定,集市之盛,迥异当年矣。清苑县城虽因巡抚迁至于此,集市贸易大为兴旺。”38

城市中的新市场也由政府官员设立。山西长治县城内原为五集轮转开放,知府李为栋乾隆六年到任,见“上党门地境空廓,令府厅吏役盖房开集,”增加了一个市场。39 康熙三十一年,陕西洋县知县邹溶廉“命于县治前左右立集”40。 同时,政府也根据民间需要,对原有市场进行改造、迁移、重建。湖南黔阳县城有一条河街。商人沿河列店,居民近水建茅屋。每年春夏,河水上涨淹没店屋。或遇火灾,商民店屋延烧殆尽。一些绅士倡议改街建市,在高处筑店屋,被批准。开始移街市时,商民怕迁徙,都犹豫不决。知县“委曲开陈利害,旋亦感悟,相率而就。”街市“顿改旧观。历年既久,商贾云集,货物辐辏,水害既避,火灾无闻。街以前屏山带河,动登临之兴,街以后倚城傍郭,怀安土之思,熙熙攘攘,商民称便。” 41 河南商水县的集市原来在城外,康熙五十二年,知县修映辰将市场“调入城中,令民各修屋舍,招商贸易。由是在城之穷民,各有生理,至今颇不寥落。”42 陕西洋县城内原有一个集市,在各街轮流开市。其中一市转迁到儒学前街,已经四十余年。康熙二十六年,知县谢景安到任,认为儒学前 “匪宜市侩喧门”,在这里开市,影响士子学习,有碍文风。于是将集市迁至四街轮转。三十一年,知县邹溶廉得知“奸侩斛斗秤尺任意低昂,且有探丸之徒出入市中,为民患。因命于县治前左右立集,以便稽察。” 43 可见,地方政府是根据各种实际情况,来决定市场设置地点的。

在城市的商业街上,设有各类商店。其中民间开设牙行、当铺需要申请,由政府批准设立。“贸易货物设立牙行,例给官帖使平准物价。”44 “各省民间开设典当,呈明地方官,转详布政使请帖,按年纳税,于奏销时汇奏报部。”45 除此之外的商铺,则由民间自由设立,政府不仅不加干涉,而且还建筑铺面房,租给商人,开设店铺,在新建城市尤其如此。新疆楚呼楚城、济木萨城、巴里坤、古城、奇台、乌什、阿克苏、赛里木、拜城等地都建有这类官建铺面房。46 东北“齐齐哈尔官房二十间,墨尔根官房二十间,皆康熙雍正间兵力捐建,商贩僦居称便。”47 不过有的行业会规对同行新设店铺加以限制。如四川重庆市的染房行业旧规:“必须隔离三十家外始准开铺。”48 还有的行会规定,开张店铺前要宴请同行,或演戏三天等。

明代后期,广大地区叠遭战乱,一些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即关厢市场已经完全被破坏。清代地方政府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恢复、重建了一些市场。河南灵宝县西关昔日市集繁盛的景象,仅留遗址。康熙年间,江繁知县“捐资解俸”,在这里重设集市。由于地处通晋省的孔道,很快就兴盛起来。“雍、冀二州之商贾,拥车牛而迈往者,莫不辐辏于此焉”。商民立石碑,表示对知县的谢意。49 获嘉县东关房屋成瓦铄,居民相继死亡,“市虚【墟】无人”。冯大奇知县“始招集业主,各令修复。力不能者,捐俸助之。无主者招人领之,悉免其徭役”。嗣后,居民稠密,商业兴盛,每日集市,熙熙攘攘,恢复了旧日面貌。50 广东阳春县河亭墟原来在县城西门外,后来同知郭某“开东门濠,用胡、杨二家地,乃移墟东门外。”51

随着交通的发达,城市关厢也成为商路的咽喉地带,安徽六安州“东门外关厢约二里许,省郡交会,行旅往来,货物流通。南门外关厢约二里许,英〔山〕、霍〔山〕二县通衢。西门外关厢约三里许,通西山诸乡镇大路。北门外关厢约二里许,陆通濠〔亳州〕梁〔开封〕,上达京师、山陕各省,水通正阳关,西抵朱仙镇,东抵淮安。凡豫省客货由水路溯淠而至龙津渡,即于北关登陆,赴孔城南入于江。两淮引盐亦由洪泽湖溯泗入淠至龙津。而桐城、舒城诸邑皆于此运销焉。豫章、东粤客货,由孔城登陆而至北关,即于龙津渡过载,顺流以往正阳,故北关尤为要途。此四关者俱有街巷栅栏,作城池外卫。”52 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因为清代前期的驿路由京师直通各省城,各省城又有驿路,或驿路支线达各府城,从各府城也有铺路、或驿路支线到各州、县城,而且还有数不清的小路,都可以把各地的商贾带到城市。尽管初建这些城市的时候,也许不在交通线上,但到了清代,城市所在地或是水路,或是陆路,已经可以四通八达了。清代前期也有少量城市迁移,移动的原因也许有多种多样,但这类新建城市,一般都在交通要道上。陕西留坝厅新建厅城的商业街市在城外关厢,与栈道相通,交通方便。“城之内太平山居其半,文武官廨居其半,兵房又居其半,卒鲜隙地以处民,故商旅皆居南城外焉。”53 在这些地方,民间自然形成了市场。乾隆时期,甘肃安西镇城外“原来没有关厢,西南北三门亦无民居、客铺。惟东门外尚有客民自盖房屋,在口内拨运货物,开设铺面,现有一百数十余家,大街南北店房铺面大小不等,共计九百余间。” 原文虽然没有说明政府设置市场,但记载政府添筑护墙,对东门外的商业街市进行“防范保护”。 54 “云南省城南关外,新城铺、三市街、教场坝等处地方,虽系附郭,但路达三迤,绵亘十有余里,商贾辐辏,烟户稠密,错处五方。且铜局、盐仓,以及江广等省客民会馆,咸聚于此,贩夫脚户,暮至早行者,难以数计,奸匪最易溷迹其中”。于是政府将云南府通判移驻南关。55 这种派驻机构和官员的情况,与市镇设置相同。总之,无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市镇、农村集场的设置,政府在其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