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世界意义(二)(一)
详细内容
是否因此说太极图、八卦图的象数之学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了呢?在一种唯科学主义的时代,说某学说是科学是对该学说的赞美,而在反唯科学主义者看来,说中国哲学是科学则是误解。一种宇宙论形而上学当然不是科学,科学自有它的荣誉,但哲学-形而上学的荣誉却在科学的荣誉之外,以科学阐释宇宙历史——这在有机自然主义宇宙观看来是思维的误区,因有机自然主义宇宙观不认为宇宙历史能被完全还原为形式逻辑的科学的解释,科学的形式逻辑的精确是因为它的数学决定论的先天性的错误(这种错误作为“数学残差”在一定视阈可以忽略,因此近似正确)。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并不是以形式逻辑来支配的,我们的理性、情感、意志综合在一起的灵魂的“灵魂逻辑(或曰心灵逻辑)”是非形式逻辑的,也就是说我们灵魂的自我演绎是高于形式逻辑的,比如我们人脑虽然许多时候不如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强,但我们的灵魂要远远高于计算机在于——我们能懂得我们阅读或计算的东西的意义、而计算机即使再强大的计算能力也不能懂得它计算的东西的意义,“意义”只有灵魂存在者能够理解,这就是说形而上学性的人是高于形式逻辑的计算机的,计算机只有逻辑而没有灵魂,也许因此可以在此建立一个供逻辑主义攻击的靶子:人类永远不可能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中注入灵魂。
太极图关于宇宙整体系统结构论的本质描述超越了西方唯物主义决定论,而西方哲学花了两千年时间才从原子还原主义逐渐认识到东方有机整体结构主义的意义——结构能并非是构成结构之部分功能的数学和。我们决不是说——因为还原论的世界观不如有机整体论高明而应该将还原论抛弃——我们不会因为有机整体论比还原论高明就企图以前者完全代替后者,而是说——还原论只能作为极高明的有机整体论之下的一种必要的思维工具,有机整体论与还原论的关系其实就是思维中的道与技的关系,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技”(数学思维)可以使吾人作为理解“道”(历史性思维中的宇宙历史理性)的一个途径——技近乎道,但“技”毕竟不是“道”。实际上宇宙的有机整体性是在其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当宇宙历史产生出我们人类这种有机整体性的生命体才得以将宇宙的有机整体性以我们人类语言说出来,宇宙从最初的无的完全对称性到对称性破缺是四种力从统一到分化的开始,而四种力的形成就为物质物结构进一步进化——形成微观原子结构和宏观星系结构——奠定了基础;如果说原始物质物世界的法律是四种力,那么宇宙从对称性破缺造成的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地球上从最初的耗散结构发展为自组织、自维生的生命结构——就不再是力学的法律所能笼络的了。或者说从物理学的四种力到结构能发展出所谓生命力,这里吾人从物理学可量化的物理力(四种力)到不可量化的形而上学“生命力”的语义转换实际上是基础于宇宙历史的语义学转换,是宇宙历史在结构发展中通过累积结构的创新成果而从物质形体存在者之上生发出了超形体存在者(灵魂)的。结构能对物质物能量的本质性超越在于生命体的自由行为不再遵守物质物的力学法律,而生命体的行为自由对结构本身的正反馈作用使系统结构的进化得以几何级数地增长,直至地球上一种生物(人类)出现,其大脑的结构能就把生物世界的结构能发展为极至——形而上精神世界的创造性思维的诞生,结构能的肉体自由就发展为精神者的精神自由,精神自由者对宇宙历史的能动的扰动就使人类精神世界成为对原始物质物世界的超越性存在了。我们说没有物质物世界当然就没有人类精神世界;但我们同时又说,物质物世界的结构能之实现精神世界的创造在于绝对精神之原始意志力对物质物世界的支配,否则宇宙历史中系统结构的进化动力使结构实现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语义学转换就是无法理解的。从物理学语言过渡到生物学、精神现象学乃至政治学语言——人类的形式逻辑无法将各学科圆通地连接起来,比如政治学的自由、民主、人权理性概念不能从物质物遵守的“法律”四种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引力——逻辑地推演出来,虽然宇宙历史以150亿年的时间历史性地实现了此过程的历史性推演。物质物世界、生物世界、人类精神世界、人类社会世界是上帝心灵逻辑不断创造性地推演而来、而不是形式逻辑地推演而来的,就好比上帝驾御着宇宙马车到达风景秀丽的目的地不能从当初马车出厂的零部件中分析出来一样,因为上帝作为御手其意志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从可能世界到现实世界的创造性选择——好比马车驾御者经过了无数次的路口选择和转弯一样。我们说中国宇宙论形而上学高于形式逻辑科学就是因为宇宙历史创造出形而上学性的人类个体生命体——作为宇宙最高级的物质物结构——之上的精神世界对自然物质物形式逻辑世界的超越,精神世界是比物质物世界、生物世界更高级的世界。当然应该再次强调,说形而上学高于自然科学并非说中国形而上学可以代替自然科学——西方自然科学对于原始物质物世界的简化而获得的数学逻辑系统作为人类思辨理性的成就是必须深入理解的;但必须看到,由于东方有机自然主义世界观作为“无用的哲学”所达到的对形式逻辑超越的高度是西方形而上学所没有达到的,因此认识到形而上学绝不能被数学-形式逻辑的自然科学所还原或取代仅仅是一个认识起点,在此起点之上,还要分别各种形而上学的理性性与非理性性以及理性形而上学世界观深入历史性世界的不同取向的深浅。有机自然主义哲学认识到人类的心灵逻辑(表现为人的行为)作为上帝(天道)的心灵逻辑(表现为宇宙历史)所演绎的成果有着远多于低级世界(物质物世界和生物世界)的形而上学性蕴涵在于——人能够具体地在自己的生存世界时时性地领悟天与我的一性,这是一个人生实践问题——即人在宇宙论中的实践生存论、而并非是一个纯粹思维问题。如此,说人类的形而上学性不是如分析哲学家所希望的那样要在思维中剔除的东西、而是人类作为高级世界(精神世界)存在者之存在的标志因此是要发扬的东西,也就是有机自然主义哲学的一个必要推论了。
宇宙的历史绝不是某些科学家设想的多米诺骨牌,上帝在宇宙大爆炸时轻轻一推宇宙历史就按形式逻辑自然地展开来了。世界历史是以历史理性支配下的目的性过程,“天”的五种意义中最高意义就是关于宇宙灵魂自我成长、自我创造宇宙历史的意义,这个意义上的“天道”观——中国有机自然主义哲学概括而言就是——作为生命体的宇宙的宇宙历史哲学。那么西方的基督教上帝不也是一种人格性的上帝吗?是的,上帝观念输入欧洲在与古希腊精神的会合中创造了欧洲文明,但上帝在希伯莱人那里的人格性犹如古希腊那里最高神宙斯的人格性一样还遗留着原始宗教崇拜的观念——是外在于世界的神明,而到达欧洲之后(经历中世纪)在与希腊精神的会合中,人格神上帝迅速向绝对理性转化虽然达到了内在性,然而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心目中上帝只不过是一个全能的科学家,人间科学家的任务就是理解上帝内心构造的数学定理。所以无论是以色列人的耶和华还是欧洲人的理性上帝都没有达到有机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在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的目的因在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那里有所发展;但关于宇宙整体的有机性和目的性在欧洲人是缺乏领悟的,他们的还原主义倾向于认为——目的性可以被形式逻辑的因果关系还原取代。只有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有机自然主义哲学才为西方有所了解,他们在集合量子的几率性与单个量子测不准性的对立中理解了无限地分割宇宙然后把分割的部分收集起来并不是宇宙整体的性质——部分的数学和不等于整体,所以近代的欧洲人才有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等整体论学派,这无疑都是向——宇宙的每个部分都属于有机联系着的整体、宇宙整体有鲜明的人格性的目的性的东方有机自然主义——的靠拢。当然,由于近代中国人的精力都集中在内部斗争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细节,除了少数人做了某些注释工作外,有机自然主义宇宙论形而上学在近代中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好比一个物品特别耐久、不容易损坏,必定有它内在的潜质,中国文明的耐久性当然首先原自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个条件固定下来,一切就发生了良性循环。我们说中国文明的世界意义就不止于未来的数千年内而言,世界文明现在正处于一个大融合时代,人类历史还有多久?数万、数十万还是数百万年、数千万年或更久?总之人类文明觉醒后记录自己的历史故事才刚刚开始,但觉醒后的人类之危险也可能正在于觉醒的理性本身。自然科学在数百年年内显示的优长是有目共睹的,但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很大——大到损害文明本身的和人类自身生存的地步了,此时中国有机自然主义“无用”的形而上哲学就显示出了极高明的价值,把世界作为一个生命体看的宇宙观——这种天才的领悟的珍贵性在与那种把世界当作与己无关的外在的对象、当作开发的矿藏、当作由形式逻辑决定的机械体所暴露的野蛮愚昧的对比中显示出来,“有用”的科学可能正在成为用来为人类发掘坟墓的工具,世界到了必须认真学习中国先秦哲人所深思熟虑的有机自然主义哲学的时候了。
二、中国道德形而上学的世界意义
中国民族善于吸收融合异质文化——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夫是其他民族不具备的,如产生于印度一带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国以后,很快被消化吸收化为己有;而印度本土的佛教、佛教的典籍早就彻底遗忘和腐烂了。所以虽然中国的道德哲学以儒家为骨干,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儒释道在互相吸收中走向融合(不仅于此,因为墨兵法名诸家一直或独立地存在、或以内化为儒家或道家的方式而存在)。历史当然还在继续,时至近现代,中国文明同化另一个异质文明的历史已经开始——就是中国儒家文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消化吸收,这个同化基督教文明的过程当然也是中国文明被丰富的过程,乃至中国文明被传播到世界的过程。那么为什么不是基督教文明同化中国的儒释道文明呢?我们说,中国文明解构-同化基督教文明的过程当然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是基督教解构-同化中国文明的过程,但即使在两个强势文明之间发生的融合也还是有主次之分的,正像中国有机自然主义哲学与西方逻辑还原论科学的关系是道与器的关系,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在中国文明中心论者看来终究还是体与用的关系,这不仅来自于吾人对中国文明的自信,而且还来自我们对中国文明本身的优越性的理性分析。
中国道德形而上学与有机自然主义宇宙观是相互联系着的。宇宙的有机性也就是宇宙的人格性,而人格性也是宇宙的整体性,所以结合印度哲学,中国哲学把人看作“小宇宙”,而把外在于人的宇宙视为“大宇宙”,中国的有机自然主义哲学认为天-宇宙是一个“大我”即人格,这个大我的天的人格性是我的人格性的本原,“道成肉身”在中国哲学的意义是——宇宙历史蕴涵的历史理性成就了人类。但对历史理性的理解在基督教则显示出强烈的激进主义,“道成肉身”就是上帝在人间有了自己的独生子,他就是救世主耶酥基督。于是中国人就以自己的世界观自然地发问,耶酥是人呢还是神呢?西方基督教哲学为此也经历了漫长的思考和争论,结果是耶酥基督是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这样就把耶酥提升到了上帝一样的高度,上帝曾在人间说话,而且是希伯莱语,他被他的同胞所杀,然后复活,升天;他创造了一切,可他有一位圣灵感孕的母亲。——这里难以自圆其说的破绽是很多的,基督教能在欧洲广泛传播,可看出基督教哲学所折射出的欧洲人的这种“理性的狂热”精神的非理性。我们说,上帝存在——这个判断是人类产生的形而上学的天才领悟,只有人类能放眼宇宙历史并在宇宙历史目的性中“看”出人格性、道德律来,而低等动物都是唯物主义者,它们不能理解到超越它们自身眼光的任何非形体的东西,但是上帝存在是否要鲜明到他要以一个具体人的形象在世界上行走呢?中国人也认为最高存在者天-上帝创造了我们人类,在这种意义,人类是宇宙中最大的神迹;但不能再在这神迹之上加上神迹了,中国人的质朴天性使他们对自称神明的人也抱以宽容的微笑来认可,但他们内心是从来不相信神明会以人的形象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的。在中国,有一副人的面孔的形象的神都是在神话中,而不可能在历史或现实中——等于他们不相信神以人的形象出现在现实历史中,当他们指着“老天爷”发誓,是指理想中的无限正义,即暗合中国哲学的天道理念。
所以,宇宙历史的人格性的具体表现只能在于他创造了精神者人(以及人对宇宙历史理性的合目的性的总体观察后的形而上学领悟),神不可能以具体的形象在时空中出现。如果上帝在时空中,那么就意味着上帝的有限性,他就不可能创造宇宙。或者有人说,上帝无处不在,他为什么不能在时空中呢?我们说,“在”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物理学的意义,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意义。说某存在者某时间在某地方,这是物理学意义的在,我们可以建立四维时空坐标标明其位置;但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比如说“我的灵魂存在”——这个判断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因为如果任何一个“我”的灵魂不在,“我”就无法说明“我”看见了世界,但是这里的在——“我的灵魂存在”的“在”——却不是物理学意义的在,而是形而上学意义的在,即我们任何人说“我的灵魂存在”并非指时空中的存在,“我”的灵魂是没有形体的,你画一个四维时空坐标无法标志出灵魂的位置。你说“我的灵魂在大脑里”,——这种以物理学意义的“在”运用于灵魂的存在的判断是错误的,你的大脑里肯定是没有灵魂的,只能说大脑使你意识到灵魂与大脑物质结构能相关联——灵魂不能证明自己能够脱离大脑结构而存在,因此在物理学意义上,灵魂是不在时空中存在的。
上帝也不在时空中,说“上帝存在”绝不是说上帝存在于世界的某处。上帝的存在的意义只能是形而上学之意义的存在的意义,而不是物理学的存在意义,如果你说上帝在世界中——这里的意义也只是在物理学意义之外-之上的形而上学意义(就像我们常比喻地说——我的灵魂寄居在我的身体里),而不能物理学意义地说上帝在某个地方。我们根据“在”的两种意义分析,那种说上帝曾出没在以色列的地方,在时空存在的意义上是不可能的;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上帝以不在(物理学意义的在)宇宙中的方式存在(形而上学意义的在)于宇宙中任何地方——正像你可以说上帝在人们的心灵中,那么耶酥的存在也就只能是一种寓言性的比喻了——上帝存在于我们心灵中以及蕴涵于宇宙历史性中的比喻。
所以说我们在汉语中使用“上帝”词语是借鉴了基督教语言的中国现代语言对中国古代“天道”词语的翻译[2],即吾人所谓的“上帝”是“天道”即宇宙灵魂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在中国的物质材料建立的教堂中向着上帝祈祷,但这个上帝已经从欧洲基督教哲学理念翻译成中国的有机自然主义哲学的最高理念即天道的上帝了。你说,你这是对基督教上帝的亵渎,真正的信仰只能来自于《圣经》;我们说,是上帝启发以色列人写出《圣经》,上帝还启发中国的圣人写出《论语》,启发印度人的觉者写出佛经,启发阿拉伯人的先知写出《古兰经》,人既然都是上帝的造物,那么他们所有的文明的想象力都来自于上帝的启示,——这样的理解显然要比拘泥于《圣经》更为广大。实际上,上帝在每个人心目中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人们只能从对世界的理解中理解上帝,比起广阔宇宙历史这上帝所书写的“圣经”来,任何人间文本关于上帝创造宇宙的理解的意义都是未完成的,因此是不完善而有待完善的。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中国儒家道德哲学消化佛教的思维方式。在道德论上采取直觉本质的方式,在理论上采取中庸主义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够摆脱道德哲学中的教条主义和思维中的激进主义,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在中国的历史中发生了良性循环。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文献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反过来中庸之道哲学又化解心灵中因信仰的热忱而容易产生的偏激。所以表面看起来佛经浩繁而儒学典籍简约、佛经义理深奥而儒学浅显,但我们说佛学研究的高境界将与儒学会合,——这其实正是对汉唐以来中国宗教与道德形而上学发展历史的真实描述:大成者都是义理上的佛家而人生实践中的儒家。当儒释道水乳交融地会合为一体,化那个西方的基督教与我为一,也就成为中国道德形而上学发展的必然了。
首先,中国道德形而上学在同化基督教过程中必须化解的腐朽内容之一是:基督教的上帝选民思想。基督教认为人在上帝面前是一律平等的,但早期教义强调的是上帝只与以色列人立约。——这是狭隘的,其狭隘性最终以以色列人蒙受巨大的历史性灾难呈显出来,因为这个教义容易产生其他可能的教义是——上帝决不会把伟大选民的地位给予杀死上帝之子的民族,而是给予其他更优秀的民族,我们知道德国人认为只有日耳曼民族作为纯种的雅利安人才是上帝的最优秀选民,这样以色列人的宗教就成为使他们自己遭受种族灭绝的理念性缘起的祸根;而另一种理论不是把种族而是把阶级进行甄别,指出某个阶级将成为拯救世界的伟大选民,其选民位置的优越性就使其天然地具有屠杀其他阶层的权柄,结果造成了廿世纪阶级大屠杀的历史性灾难。可见选民说不符合上帝创造所有宇宙公民的平等观(我们说,即使将来发现外星人,平等的教义也应该不拘泥于任何星际民族内部,而是不同宇宙公民之间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其次,原罪说不如性善论更具普遍性。基督教原罪说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因为他们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偷食了伊甸园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后期基督教认为耶酥以自己的血为人类赎罪,人类不能自救,而只能靠耶酥获得拯救(耶酥是圣灵感孕,没有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原罪)。我们说原罪说不如中国儒家的性善论更具普遍性——此认识是建立在中国有机自然主义宇宙论之超越于西方科学理性意义上的,中国有机自然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是宇宙历史通过创造出地球这个“生命蛋”而孕育出来的,地球就是我们人类的伊甸园,道德在贯注于上帝的造物过程中是逐渐地进行的,或者说善与正义的信念是渐进地赋予人类的祖先的。儒家认为人的善性具有先天性、而不认为人类有原罪,并不是说儒家认为人不会犯罪,任何地区的人民的分子都可能犯罪,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先天的善性被障蔽;因此儒家接下来指出,人可以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而最大可能地发扬出他先天的善性从而减少犯罪。如果说道家主要讲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儒家除了讲人与人的关系,还讲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的意义是人的自我理性的意义,而人的理性是宇宙历史理性赋予的,人所认识到的宇宙理性即天道的意义也就是自我对自我灵魂的认识;而肉体的意义是指人的生物性欲望,从生物体之结构能发展出灵魂才使人类的肉身区别于原始物质物世界,灵魂者的肉体欲望也就因其基于灵魂的超越性(动物的灵魂没有达到自觉)有了超越性——肉欲被道德约束或者肉欲通过权谋与智能来实现。因此灵魂与肉体既不可分离、同时存在一定的矛盾,儒家所思考“天理”与“人欲”的关系就包括灵与肉的关系,这种思考所达到的高峰便是宋明理学的天理与人欲的关系论。
《圣经》原罪说揭示了一个矛盾,形象地说是大脑与生殖器的矛盾,在伊甸园里亚当与夏娃一旦吃了知善恶果而领悟善恶区分,原罪便从此波及到人类的子孙了,即大脑的智慧一旦领悟到生殖器裸露的羞怯——原罪就产生了。应该说这种原罪说有其合理的意义,因为人类知性的发展能够增加善、同时也带来了恶,而且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知性那么善恶也就没有区分——狼群并不以吞食同类的尸体为恶;但比之东方的道德哲学,原罪说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仿佛作为“知善恶果”的大脑(知性的源泉)与生殖器(恶性的源泉)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中国有机自然主义哲学则认为这种原罪认识是对上帝的误解,宇宙历史所创造出的最伟大的物质结构当然是人体,而人体之上两个最富上帝想象力的器官一是大脑、二是生殖器(当然二者的功能是与人体的整个功能联系在一起的)。这两个器官充分地显示了宇宙历史理性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表现在——还有什么比用性的吸引力把两个雌雄个体结合为一体通过输入少量遗传物质而实现基因转录传递后代——以此巧妙而简单的方式完成如此复杂而繁难的工作——更好的设计方案吗?起码我们无法想象比此设计方案更好的方案了。生殖器的发明是宇宙历史理性的杰作,而大脑的设计更显示出上帝的伟大,在生物的顶端突兀出一个支配全身运动的中枢器官,随着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进化,大脑的能力在增强,直到站立的人体出现在地球上,宇宙历史就进入了新篇章,宇宙历史理性终于使一种存在者(人类)能够通过回顾宇宙历史而觉悟其目的性意义了。儒家认为,作为灵肉合一的人类生命体从宇宙中崛起后,灵与肉——对应大脑与生殖器——的矛盾就存在了;但儒家同时认为,只要将适当的顺应欲望与必要的理性自我约束两者结合起来,就能使人类在保持冷静思维的同时又不失其阳刚的进取精神。我们说,儒家对人类的“生殖器悖论”的克服方案比起其他道德哲学的解决方案(阉割主义和张扬主义)要合理得多,让我们将此问题具体地分析一下。
作为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与生殖器是理性与欲望的物质结构基础。一方面生殖器的欲望的被大脑的理性思维反思——生殖不再是如动物的完全的本能行为,大脑的复杂结构蕴涵的智力使审美的能力增强,选择性伴侣也就更挑剔和严格;另一方面罪恶也就随之产生,罪恶的罪恶性在于罪恶被意识到——运用智慧去满足欲望和犯罪。于是理性与欲望的悖论就自然地发生了,人类要延续自己(或者说上帝要延续人类)那么生殖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了生殖器,欲望便不可避免地用于生殖之外的行为,这些生殖之外的行为可以是道德的行为,如文学艺术和人类不枯竭的进取精神总是以性欲的存在为原始基础,还可以是不道德的行为如强奸。——这就构成“生殖器悖论”。强奸的不道德性在于违背了被强奸者的意志,而此强奸的不道德性是所有不道德行为的比喻,比如以征服或掠夺财物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是对被侵略民族的意志的强奸,无故杀人也可看作是一种最极端的强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