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学论文>论唐代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一)

论唐代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一)

详细内容

【正文】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界定,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者中又包含着一定的科学技术、信息等含量。因此,科学技术、信息含量也是生产力。而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又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前提。因此,唐代思想家有关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唐代商品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陆贽重视和保护劳动力的思想

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首先表现在保护劳动力、重视人才的作用上。包含一定的科学技术含量的人,是生产力的主要要素,特别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古代,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唐代的思想家们意识到这一点,故把人的作用强调到了相当的高度。唐初的政治家魏征以舟、水相比,把老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其中就包含着重视劳动力的成分。陆贽从民本论出发,把人作为立国的根本。他说:“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心。心伤则本伤,本伤则枝干凋粹而根柢蹶拔矣。”〔2〕因此,他认为,“理乱之本,系于人心”。〔3〕像魏征一样,他也把君比作舟,民比作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4〕把人的作用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这是对人的价值尊重的表现。虽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战国时荀子提出的,但真正认识人的重要性的,还只有唐代思想家最为深刻。
他们为什么把“人”的重要性提到这样的高度呢?原来他们发现了“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的劳动是世间一切财富的源泉。因此,陆贽引《大学》中言认为:“有人必有土,有土必有财”。〔5〕“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富,拙而兼惰则窭空。”既然如此,应当“以人为本,以财为末”。〔6〕用本末来表达人与财的关系,这是陆贽重视劳动力在物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的一个独特的杰出的观点,是陆贽的创见。
既然“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就要保护“人”,重视“人”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所以,陆贽把“养人”,即把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说:“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养人而不先足食,人固不养矣。”〔7〕“养人”即“养民”,这是先秦以来儒家一直主张的传统思想,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有的称“养民”,有的称“富民”,但其宗旨相同。唐代玄宗以后,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改革家刘晏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时,就首先强调了养民,主张理财“常以养民为先”〔8〕。陆贽的思想是和刘晏的这个“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原则相一致的。但是,陆贽的“养人”学说同早期儒家的“养民”学说是有区别的,他把儒家“民为邦本”的古老命题,从浓厚的伦理规范的笼罩中还原成被一定的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人,主张明君赋人取财,不能害百姓所养,而应当“恤人所乏”,“敛必以时”,这样才能使得“人力不殚”。〔9〕把人和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考虑,并不是抽象地去谈“民为邦本”。这是陆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儒家思想的有选择的继承。正是因为他重视“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所以,他对劳动人民遭受的封建地租的残酷剥削非常同情,对摧残“人”这种生产力要素的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二、白居易重视和保护“人力”与“地力”的思想

白居易像《管子》作者一样,非常重视人与地这两个生产力要素。在古代,人与地恰恰是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它们代表着“人力”和“自然力”两个方面。白居易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应当说是抓住了问题的中心内容。当然,他对人与地的重视,并非完全是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个角度去思考的,他更多的是强调人与地对封建国家的重要作用。但是,尽管如此,这种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生产力关系方面,也体现在对上层建筑上。他说:“王者之贵,生于人焉。王者之富,生于地焉。”因此,他要求“知人之数”,“知地之数”,才能“使地利足以食人,人力足以辟土”,〔10〕使社会生产协调的发展。因此,白居易对土地生产力所受到的自然条件的限制感到忧虑和担心。他常常叹息似地说道:“地生财有限”,〔11〕“地之生财有常力”。〔12〕但是,在他看来,人的消费欲望是无止境的,土地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这就需要保护土地生产力。至于具体保护生产力的措施,他并未系统进行讨论。但从他的整个思想来看,可以归纳出几点:一是“养人”,减轻对劳动力的摧残。白居易对当时“厨有臭败肉,库有贾朽钱”,“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13〕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是比较了解的。因此,他对当时劳动力的状况表示焦虑,他的《秦中吟》、《杜陵叟》、《卖炭翁》等许多诗篇,都表现了他对当时劳动力遭受摧残的愤怒。在他看来,要保护劳动者这种生产力,就要“均贫富”,要“不夺人利”,〔14〕要禁兼并,诫厚敛及杂税。二是要充分利用地力。在他看来,就是要采取一种合适的土地制度,充分利用土地,养动植之物,使“地无遗力,财产丰足”。〔15〕他对山林川泽产品的生产,主张加以发展和保护,主张“养之以时,取之以道”。〔16〕这种重视和保护生产力的思想,可能受到先秦思想家荀子的影响。荀卿对劳动力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强调对劳动力的使用必须恰当,认为不适当地使用劳动力,摧残劳动力,“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奸事”。〔17〕同时,他也非常注意对地力的充分利用以及改善生产方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