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针对重庆市三个区(县)11所中小学的512名教师和1595名学生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情况的调查表明,新课程标准得到教师普遍认同;新课程实施并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还未适应新课程教学;农村学校尚缺乏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依据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需从增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的普适性和提升学校、教师的实施能力的角度来促进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应该具有弹性;按照实施新课程要求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立为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专业支持系统;健全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适应性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国家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实施已八年。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的适应性具有双向性,即各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要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同时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也要适合各地义务教育的实际。这里我们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调查为例,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适应情况分析国家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调查于2009年3-7月在重庆市的一个主城区、一个城乡结合区和一个农业县进行,对两所城市小学、两所城市中学,三所农村小学、三所农村中学和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85名教师和240名学生进行座谈。所调查的学科涉及思想品德、数学、语文、外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查
教师调查问卷发出515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其中初中教师295人(城市68人,农村227人),小学教师217人(城市59人,农村158人)。考虑到学生对问卷调查方式的适应能力,我们仅对四至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其中四至六年级学生801人(城市280人,农村521人),七至九年级学生794人(城市301人,农村493人)。
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是否适应,不仅与教师自身素质相关,也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关,还与教师所使用的课程教材相关。因此,我们从五个维度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教师的职业受训情况、课程标准的认同、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内容处理。
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主要从学习的兴趣、每天的作业量、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以反映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座谈
第一,教师座谈。我们对85位教师围绕学校新课程实施条件、教师新课程培训、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座谈。第二,学生座谈。我们从被调查学校随机选择240名四至九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座谈主要围绕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包括喜欢学习的理由、学习困难的原因、课堂学习情况、课外作业的内容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新课程标准得到教师普遍认同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获得教师的认同。人们对某项改革的认同是他们实施此项改革的前提,缺乏普遍认同的改革是难以实施的。调查中有42.4%的教师认为进行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认为比较有必要和必要的分别为25%和29.1%。对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现在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有25.6%和54.3%的教师认为适合或比较适合。在这些教师眼中的新课程是什么呢?“教师不能只讲知识还要组织学生讨论”“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多学习,而不是教师多讲”“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学内容更联系学生实际”等。可见,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
被调查教师有98.2%接受过新课程相关培训。在区(县)和学校接受培训的教师分别占55.9%和23.6%,接受过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培训的分别占3.9%和14.8%。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力量。被调查的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接受过多次培训,五次及以上的占81.1%,10次以上的占50.4%。可见进行新课程教师培训是重庆市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常态行为,这也是教师能够认同新课程的重要原因。
(二)新课程实施并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反映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情况,我们从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适应、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新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问卷调查表明,喜欢和很喜欢学习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学生谈到喜欢上课的原因有“老师对我们态度很亲切,我喜欢上课”“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上科学课要做实验”“教材有许多图”等。学生喜欢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愉悦情感形成至关重要。情感和认知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态度和鼓励言语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与学习活动密切关联的经历,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中学生学习困难面较大
对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有53.7%的学生认为学习不困难,分别有41.3%和5%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和很困难。
教学内容要求对于学生是否合适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是否困难,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第一,用一个标准要求城市和农村的所有学生。农村小学生多数都未受过学前教育,小学语文的识字量对于他们要求是高了,语文课外阅读材料连许多教师都未读过,且篇目太多。农村许多小学未开英语课,学生进入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英语要求有些高。第二,教科书的题材多为城市题材。学生对问题情境不了解会造成学习的困难。第三,教师拔高了教学内容的要求。城市中学的学生谈到“教师除教教科书的内容以外,还要补充一些内容”。第四,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存在问题。调查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困难的比例远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而我们调查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比例大约都在40%-45%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九年一贯的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效果比中小学分离的学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