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论三维目标:识字教学的新追索(一)

论三维目标:识字教学的新追索(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识字教学三维目标汉字
  [论文摘要]本文从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愿学;教给识字方法,让学生会学;拓宽识字途径,让学生乐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达成三维目标。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是啊,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承载着5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
  在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不但将识字与写字作为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来完成,更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识字中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
  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有机达成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呢?
  
  一、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愿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对于汉字的亲近感和喜欢程度,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
  1.感悟汉字魅力
  我们试图带着孩子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培育他们喜欢汉字、亲近汉字、热爱汉字的情感。
  (1)触摸汉字的形象。“山”如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峰;“田”像阡陌纵横的水田;“燕”似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川”如一条流淌着的小河……这些都是汉字独有的特点,它们的字形跟物体的本身是多么的相象,容易让人引发联想。
  (2)感悟汉字的情感。有人说,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确实如此。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和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味的结晶。有一位南斯拉夫学生发现了“情”字的奥秘后说:“中国人感情多么丰富,光和心有关的字就有200多个。其中的字拆开看特有意思!比如‘憔悴’就是心‘焦’了,心‘快死’了;又比如‘慎’,可以说心里认真一点就谨慎了;心里一解放,不认真了,就变成了松懈的‘懈’了;再比如憧憬的‘憧’,童心就充满了希望,老了希望就少了。”他连呼:“中国字,太棒了!”
  (3)理解汉字的智慧。看看“傻”字,我们又会想到什么呢?一个人,脑子出问题了,他双手交叉于胸前,整天呆呆地站着,这个人不就犯傻了吗?我们的祖先竟能造出这样的文字,真是太了不起了!
  (4)领悟汉字的思想。如“慧”字,上面两个“丰”,中间是“扫把”,底下是个“心”。古人告诉我们懂得打扫自己心灵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这跟“吾日三省吾身”如出一辙。
  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和思想,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之一,它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学生在感受了汉字的魅力之后,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就会油然而生,识字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2.开展情趣教学
  (1)形象法。低段儿童的形象思维明显优于抽象思维,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直观形象法。或让学生做个动作,或出示相应的图片、实物,或画出字所代表的大概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就识得快,记得牢。如学习表示“看”的词:“瞪、瞥、盯、瞟、环视、注视、仰望、俯视(俯瞰)、平视、了望”等,让学生表演一下动作,或男生做动作,女生猜词。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缓解了疲劳,在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中记得了生字,又理解了词义。
  (2)游戏法。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每次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要是让他们纯粹的读认,则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涣散。因而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如当小先生,男女生(小组)赛读、开火车、摘苹果、闯迷宫、找朋友、过河拆桥等。这些游戏还可在课前、课中、课后或周单元巩固时循环运用。这样,学生与字宝宝“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自然成了好朋友”。
  
  二、教给识字方法,让学生会学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怎样学习汉字,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1.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1)字谜法。字谜既能开发学生的智慧,又能使他们从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如识记“仍”字,有学生编了这样的字谜:借一半,扔一半。再如学习“也”字,我们则运用了这样一则谜面: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能跑天下。学生在猜测中还识记了“他、池、地、驰”。
  (2)儿歌法。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学习了《窗前的气球》后,我们创编了一首儿歌,既理清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又巩固了生字:
  病房有个科利亚,谁也不能来看他。静静躺,呆呆望,孤孤单单想回家。科利亚,别难过,你的同学有办法。红气球,逗你欢,祝你早日康复快回家!
  (3)顺口溜法。如“溪”字,学生写时容易把右边底下写成“小”字,师生共同编拟了顺口溜:三点水,爪字头,撇折撇折碰石头,小溪总往大河流。
  当然,还有其它如“故事法”、“韵文法”等都是儿童所钟爱的形式。
  2.借鉴汉字造字的逻辑规律
  (1)分析法。汉字是由笔画或部件组成,可以引导学生给已认识的字加一加、减一减、拆一拆、换一换部件等来认识新字。在变魔术般的过程中,学生觉得生字好玩,易学。如给“日”字加一笔则可变成:“白、甲、由、申、电、目、旦、旧”等字。
  (2)比较法。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进”和“近”,学生极容易混淆。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字形,了解字义,并各自编了一句话:不好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妈妈在附近的菜场里买了一斤白菜。此后,学生就不会记错了。再如学习“商”字,容易与“滴”字的右边部分相混淆,我则引导学生:“商人整天站着卖东西,这个商人嘴巴上方还留着八字胡呢!”
  (3)归类法。首先,是根据字音的归类:汉字有10000多个,而音节只有400多个,因此,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我们采用同音归类的方法,就能有效地增大识字量。
  其次,根据字形的归类:汉字的基本规律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汉字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形声字,根据这一造字规律,指导识记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蜻、蜓、蝌、蚪、蚂、蚁、蜘、蛛”都是形声字,左边表示意义,它们都是昆虫,右边表示读音,这样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