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钢琴教学的实践证明,应注重培养儿童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文章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儿童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对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 键 词:钢琴 兴趣 激发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最熟悉不过的口头禅。然而事实却是,一些音乐名家,在他们刚刚步入音乐领域时,并非对音乐有特别的兴趣。这说明大量的学习,可能并不是在很自觉的水平上发生的,许多行为模式是通过外界的微妙强化、后天的有效诱导,才形成稳定的兴趣,以至最终获得成功。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即“兴趣是成功的秘诀”。
然而这个“秘诀”,并不是每位钢琴教师和家长都能领悟的。有些家长强制孩子学琴,教师对学生硬性灌输,从而导致孩子厌学砸琴,孩子的童真灵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扼杀。培养儿童钢琴教学的实践证明:培养儿童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具有稳定性,是推进钢琴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兴趣?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探索,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感受入门,萌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生理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音乐中的旋律、音高和音色;1岁左右的婴儿能对各种音乐、旋律具有分辨能力;3到5岁是发展幼儿喜悦等积极情感的关键期和快速期。这说明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天真烂漫、纯真朴实的特点,其审美情感体验还处在“悦耳,悦目”较为低层次的美感水平。为此,我们可采用“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儿童兴趣的萌发。
譬如,让初学儿童欣赏教师弹奏的儿童律动曲、游戏曲,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抓好抓活。一开始可以用悦耳的乐曲,刺激儿童的听觉,开启儿童的乐感。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简单的拍手或打击乐器(物体),挖掘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还可以组织音乐游戏即兴演奏,比如,在带有动物的叫声节奏练习中,感受四分休止符的长短,还可以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的训练方法,让儿童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和对音乐的感受性。这样,孩子们会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流露出欣喜的深情,进入审美情境,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地“动”起来,极其天真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情感。从“听”到“动”的过程,实际是儿童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萌动。当孩子们内心受到音乐的刺激,并意识到这悦耳的音乐是从眼前这架神奇的钢琴中传出来的,就会产生强烈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冲动,从此儿童进入学琴阶段。
二、选好教材,引发兴趣
在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这将给儿童兴趣的引发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
一个善于引发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老师,一般都比较注意教材的形象性、愉悦性和适龄性。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弹曲目,另一类是自选曲目。教学内容应注意循序渐进,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表现手法应由单一到复杂,太易太难的教材都不易唤起儿童的兴趣,应多选择有训练价值的教材。约翰・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李裴岚、董刚锐的《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等,是目前幼儿钢琴教学较为理想的教材。实践证明:有标题和插图,具有民族特征以及带有教师伴奏声部的教材较受儿童欢迎。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以儿童熟悉的歌曲为素材的自编教材,可以由教师示范几首,然后让儿童听后自由选择学习弹奏,这种办法将会极大诱发儿童的兴趣。
选择上述两类教材时,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以及钢琴教学规律,任何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都将适得其反。比如,有人认为应将儿童的手指训练得有力后,再开始常规训练,于是他们便把《哈农钢琴指法练习》当成唯一教材,规定学生弹上一年半载。儿童在这种枯燥单一、力不从心的练习中必定会产生焦虑、厌倦、畏缩的情绪,刚刚萌发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扼杀。由此可见,教材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在儿童启蒙钢琴教学中应合理选用教材,为有效开展教学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做好充分准备。
三、深入浅出,启发兴趣
儿童启蒙钢琴学习是以识谱、打拍,锻炼手指为基础的过程,但如果只停留于此,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所以,在儿童启蒙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启发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充分理解音乐,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掌握两种基本功。
一是“善譬”,就是打比方。《学记》所述:“君子之教,喻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审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泛灵性”倾向,即文学艺术中的“拟人化”,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有孩子般的心灵,用充满童趣的幽默语言表述训练要求。比如,儿童练习转指动作时,掌关节容易塌陷,教师可以说:“小帐篷塌下来了,要是大指哥哥进去不就压扁了吗?”当要求指尖站立时,教师可以解说如下,像“一颗钉子”或像“芭蕾舞演员踮起的脚尖”。让儿童体会手指触键时的甩动感觉,教师可以比喻为“有弹性的小榔头”。当儿童不能掌握手臂重心转移时,教师可以告诉他,手臂重量在五个手指上的转移就像“五个小朋友轮流搬一张小凳子”。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几种小动物(或水果)为符号,来形象说明曲式的结果。比如,回旋曲的“A-B-A-C-A”结构图式,可以用“小兔-小鸡-小兔-小鸭-小兔”的直观图示予以形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