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浅析西部农村普通高中办学特色(一)

浅析西部农村普通高中办学特色(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认为球溪中学的发展经历了求生存、谋发展、树品牌的三个阶段,正在向创名牌的第四阶段迈进。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正确而科学的发展观、育人观、管理观和教学观。其发展实践给予了西部农村普通高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按规律发展、自主发展、规模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球溪中学普通高中办学实践办学观念办学启示


前言
近年,我国西部地区在加紧实施“两基”的同时,也在稳步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发展农村普通高中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步履艰难、缓慢,成效不大。为此,笔者选取一所西部农村普通高中为范例,从教育哲学和学校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以求给予西部地区发展农村普通高中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生存与发展,球溪中学艰难而成功的办学历程

(一)球溪中学生存发展阶段概述

球溪中学是四川省资中县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该校地处距县城30余公里的乡镇,距球溪镇镇所在地2公里。近几年来,球溪中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高考本科硬上线412人,2003年本科硬上线492人;2004年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本科硬上线694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210人,本科上线人数居资中县之首,位居内江市第三名,超过了内江市其它所有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四川省农村普通高中名列前茅。球溪中学曾先后被评为内江市校风示范性学校、内江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内江市高中毕业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球溪中学已走过的生存发展历程,可归结为三个阶段。

1、求生存阶段(1993年至1996年)

1993年,球溪中学仅有师生员工1000人,校舍面积10000M2,教师绝大部分是专科生或中师生,学历合格的高中教师仅为10%,而且人心思走。该校当年高考硬上线人数仅为36人,位居全县第四位,比第五位学校仅多2人。面对这一尴尬境地,面对低学历、低职称、低质量的严重生存危机,球溪中学的干部教职工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把以质量求生存作为他们的第一要务。首先,建立了正确有效的管理制度。该校实行了软封闭式管理,即没有围墙的封闭式管理(当年无资金修围墙),还实行了归宿假制度和教师坐班制度。其次,以“抓德育、促智育、兴体育”的理念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第三,抓师资队伍建设。以校内自培为主,送出去培训为辅,重点是“结对帮扶”。第四,抓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争创学习、团结、勤政、廉洁的“四好”班子,在各项工作中努力为教职工做出示范榜样。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球溪中学走出了低谷,摆脱了生存危机。1996年高考上线122人,位居全县第二,是第三名的两倍多。同时被市、县教育局确定为“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普通高中和市级重点中学的预备学校。由此,球溪中学步入了谋发展的新阶段。

2、谋发展阶段(1996年至1999年)

这一阶段,球溪中学着重思考的是如何把学校做大的问题。由于球溪中学质量不断提高,声誉也不断提高,随之便进入了生源不断丰富,办学效益不断增长,学校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而到1999年球溪中学高考上线308人,上线率居全县第一,上线人数位居原内江市(现内江市和资阳市)前茅。当年,球溪中学便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中学。

其间县内外、市内外20多个市、县分管教育的市(县)书记(市长、县长)、教育局长率队考察球溪中学,100多所兄弟学校的领导也带队前来考察。绵阳市甚至打出了“外学球溪,内学芦溪”的横幅,以激励其农村中学奋力追赶。由此球溪中学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树品牌。

3、树品牌(1999年至2004年)

此前的几年,球溪中学虽不断发展壮大,但那只是让学生进校后有读书的教室,有睡觉的寝室,有活动的场地而已,那都是低标准、低层次的。而教师低学历、低职称、低年龄的状况虽有好转,但未得到根本改变;学校文化氛围不浓,教育科研未广泛开展,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实验设备、图书装备等与学校规模发展极不相称。于是从2000年到2004年的四年时间里,球溪中学自行投资2300多万元着重弥补上述办学条件的严重缺陷,下决心把学校办为品牌学校。到2004年球溪中学占地面积155亩,校舍面积56412平方米。在大硬件方面,该校完成了新教学楼、综合楼、男女生公寓楼、教工宿舍楼、师生食堂、“溪流文化”长廊及人文景观、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用水供水系统等建设;完成了校园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在小硬件方面,该校新建了语言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增添了理化生实验、艺体卫、图书、电教等设备设施,开通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千兆光纤网。

球溪中学在树品牌的同时,教育科研也全面开展,教学质量又进一步提高。2004年,球溪中学高考一本上线210人,三本上线694人。

虽然球溪中学已经成功走过了三个阶段,在市内及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具有广泛良好的形象和影响,但球溪中学目前仍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正在实现向精品型、多元化、高品位发展的过渡。该校正对办学实践全面、系统的反思、总结和提升,以指导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实践;将实现由粗放型向精品型的转变,在树品牌的同时提高学校的品位――创名牌;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将在姓“农”与姓“城”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对球溪中学生存发展阶段的理性分析

1、球溪中学10年的办学步履,踏过的是生存到发展、原始积累到成功创业的艰难历程。而他们留下的是单一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粗放发展向精品发展、规模发展向优质发展、低效益发展向高品位发展的脚印。

2、球溪中学10年的办学实践,探索到了一条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普通高中不“等”、“靠”、“要”经费支持,而靠政府政策支持,学校自主发展、艰苦创业的成功路子。

3、球溪中学10年的办学实践为西部农村普通高中内涵发展,规模办学,提高质量,创立名牌提供了可供可资借鉴的办学样本和范式。

4、球溪中学10年成功的办学实践至少证明以下的西部农村普通高中办学理念和实践是正确的。(1)内涵发展,规模办学。(2)生存靠国家,发展靠自己。(3)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以质量树品牌,以质量创名牌。(4)低“入口”,高“出口”;低学历,高质量。

二、实践与思考,球溪中学独特而有效的办学观念

球溪中学10年的办学经
历,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办学过程中,球溪中学创新总结、实践探索了一系列的办学观念。其中主要包括发展观、育人观、管理观和教学观。

(一)发展观

球溪中学在10年的办学过程中,探索践行了以下主要发展观。

1、内涵发展,规模办学。

球溪中学认为:学校发展要从内部管理抓起,要以质量为生命线;有数量才有质量,有规模才有效益。

2、生存靠国家,发展靠自己。

球溪中学认为:学校要自主发展,要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应当正确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矛盾问题。学校的基本生存问题可以依靠地方财政解决,但学校的持续发展只能依靠学校的效益积累逐步解决。

3、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以质量树品牌,以质量创名牌。

球溪中学认为:学校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轨迹,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不仅贯穿于学校的生存与初始发展过程中,而且贯穿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二)育人观

球溪中学在10年的办学过程中,创新性的总结了以下主要育人观。

1、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人。

球溪中学认为:学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这是首要和根本的问题。

2、搭建舞台,鼓励唱戏。

球溪中学认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相长”。因而育人不仅育生也育师,而对教师的培养,关键在于给他们舞台,让他在表演中锻炼成长。

3、低“入口”,高“出口”;低学历,高质量。

球溪中学认为:“入口”低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出口”高的学生,学历低的教师也可教出质量高的学生。球溪中学多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4、差生是对手,也是朋友,更是广告。差生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学校生存发展的资源。

球溪中学从“教学相长”和“经营学校”的角度理解差生与差生教育,角度新,观点新,也非常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