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一)

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导致上大学门槛降低。高校办学条件的提高与扩招速度相比,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上学成本大幅度增加,导致大学生存在过强的功利主义观、过弱的人文素质的状况。高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知识经济;素质教育;实施;误区

  Abstract: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reased enrollment,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lead to lower the threshold on the university.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nditions for increased enrollment rate than is obviously can not be par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school costs, lead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re too utilitarian concept, and the weak quality of the human condition. For this reas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o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adjustment of curriculum and structure,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adhere to educating people-centere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nd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quality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mistakes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才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基于这个意义,必须培养思想高尚、文化深厚、专业精深,身体心理健康良好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从我国古代的“射御礼乐书数”,到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的“实践教育”,从“T”型人才结构理论,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通才”培养模式和“超越零点项目”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尝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指导,他们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全面发展理论因其过于抽象,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而素质教育可以将几个方面的素质分解为一项一项的比较具体的内容,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人们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很容易被误解为以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全体学生或培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素质教育则明确地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大学生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
  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贯强调“专业对口”,从而导致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学生的知识面过窄等种种弊端。文史类大学生往往缺乏对理工类知识的了解,对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一片模糊,理工类大学生往往缺乏对文学、历史的基本了解和掌握,对美学、心理学等知之甚少。而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和方式过时、僵化,认为教师只要有效地传授了书本知识,学生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教育质量就有了保证,教学双方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出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那种“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说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备受青睐,而人文教育则受到冷落,这种急功近利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大学生盲目迷恋高新科技教育,忽视冷落了人文思想与精神的培育。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大学应该是为“知识经济”社会提供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其核心是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统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要明确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继承、传授知识,高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等等。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