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师写作教学策略(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在当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高师写作教师应该提升思想认识,充分把握师范生特性和写作规律,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选择高质量写作教材,构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加强写作实践训练,提高师范生“学会写”和“学会教写”的能力,从而向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高师写作;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写作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这样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是写作质量高低的关键,而这种认识水平与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相关。课程标准要求高师院校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的写作教学应在培养这些能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师写作教学应采用以下三个教学新策略。
1选择高质量写作教材
近20年来的写作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出版的专着、教材、辞书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可比拟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孙绍振曾经写道:“自80年代以来,中国写作学的各类教材纷纷出版,估计已达数百种,可能是人文科学中教材数量最多的了。但是,数量众多与学科理论水平之低下,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因为中国当代写作学缺乏必要的学术基础”。从这一番话中可以反映出大学写作课程从教材反映出来的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需要。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运行模式。
教师应该依据需要使用、评价、拓展,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者,挑选新教材的文本、选择教学内容。这里可以首推马正平编著的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上下册)、《当代作文教学新思维》。这套教材是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是“根据写作活动在当代信息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偏重于语言交际(说话与写作)教学的语文教育大趋势”同,印编写而来的。根据这种理念设计出来的教材,不仅基本解决大学写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小学作文教学难的问题,促使大、中、小学写作教学走出困境。
2提高师范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理念之一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作为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师范生就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才会指导学生达到这一个要求。写作课只能为提高写作能力提供基础性条件,而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写作教学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
2.1强化阅读训练
对人类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认识社会和生活的活动。人类的全部生活完全写在书里面。人们通过阅读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增加思想的源泉和能量,使自己充满生命的活力,观念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提升,思想从无序走向有序。一个人如果停止了通过阅读从外界获取信息,他的思想和观念就会失去活力,就会思想僵化、与世格格不入。尤其写作者更要通过阅读吸收信息,接受前人的智慧和思想,与前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力度的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表达内容的过程。阅读是通过文章的表层结构语言,去探究文章的深层结构思想,是学习语言、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和方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探寻写作方法,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过“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就是文学写作者的根底之学。初学文学写作者在阅读时应侧重于文学名著。冰心老人在《文学家的造就》中指出:“文学家要多读古今中外属于文学的作品。这就是造就文学家的第一步了,他有了偏于文学的嗜好,也必须多读属于文学的作品。读得越多,格局越精熟,材料越方便,思想越活泼。久而久之,必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师范生不需要成为文学家,但阅读不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写作技巧,还能引发人的创作灵感,引发人的写作冲动。没有阅读修养的写作,就像是井底之蛙――视野狭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师范写作课教师应该给师范生拟开一些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广博的写作信息视野材料空间,提高写作原动力。
2.2培养观察能力
写作是对生活的思考与表达,而形成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根本上来源于写作者对生活和事物的了解和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者必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加强观察的力度。所谓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感知,认识客体,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能激活写作心灵,激发写作情绪(兴趣),升腾写作情感,开阔写作视野,强化写作思维,提升写作思想,弘扬写作精神,捕捉写作感觉、动机,获得写作细节、题材。师范写作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接触到的人和事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要加强目的性指导,让他们从被动接受教师的任务而进行观察,逐步发展到主动地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同时,要有一定的指导观察的方法。一是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人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是遇到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子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智力背景。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二是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集中归纳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写作创造的艰辛,主要的还不是构思与表达的艰辛,而首先体现在观察的艰辛上。生活,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当今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信息不断涌现,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的眼睛既能一览无余,又能明察秋毫。所以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