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论用科学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建设以核心价值主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

论用科学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建设以核心价值主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理论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
  [论文摘要]高校是先进理论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是培养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领导决策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不断创新“三进”工作,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功能,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核心价值主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高校作为先进理论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是培养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牢牢把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把我们党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可是当前高校思想理论建设还在不少问题,如在工作过程中重视教学科研等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轻视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宣传形式上重视单一的被动的说教式的灌输原则、轻视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多向的主动的启发式的引导原则;在制度建设上重视本本建设、纸上谈兵的多、落实的少,缺乏监督保障机制,轻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和保障措施建设;在教育方法上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轻视教师的行为示范教育;在教育形式上重视课堂教育、轻视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等。
  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我校党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用先进理论武装广大师生的工作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理论建设,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领导决策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重视理论建设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校狠抓干部教师的理论建设,着力提高干部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努力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团结核心和教职工教书育人的作用,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1、把思想理论建设与深刻认识高校领导班子担负的任务和使命结合起来,以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载体,在理论建设的自觉性上下功夫,不断掀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申硕、迎评”等重要工作,不断加强党委中心组的学习研究制度,坚持做到“四有”、“三联系”。“四有”即理论学习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检查;“三联系”即理论学习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相联系,与领导班子成员党性锻炼相联系,与积极探索和思考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相联系,通过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领导班子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不仅如此,党委中心组成员还利用一切机会带头宣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使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把思想理论建设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思想理论建设不能脱离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与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先后两在全校范围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认真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积淀的基础上,科学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两大重大问题。一是确立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二是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制定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三是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员开展“迎评创优”工作,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喜获“优秀”成绩,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校事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在评估获“优秀”后,2009年又着力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科专业调整、人事分配制度三项重大改革。
  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内容,不断创新“三进”工作,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学校坚持从规范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改进方法和加强督导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顺利进行。
  1、深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近年来,我校思想理论课采取教学组的组合方式、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宽严结合的考核方法、学生自由的选课办法等新举措,进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网上交流”的教学试验,对“两课”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各门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都形成了各自实践教学特色,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学生法律事务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兴趣小组和理论研究会,积极开展“走进马克思”的活动;《形势与政策》课采用“教师竞岗,学生选师”专题大报告+网络专题报告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员覆盖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这种“课堂理论讲授+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有效地增强了“两课”的吸引力。
  2、认真贯彻和落实“两课”教学“O5方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O5方案”,切实做到“课程、学时、学分、教材”四到位。同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三贴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二是坚持科学的导向性,着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理想和价值取向;三是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不同课程开展生动活泼的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式等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四是改革考核方法,逐步实现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