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物标本规范化管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动物标本损坏原因的分析, 结合作者多年标本管理的经验, 提出了动物标本的常规管理方法、及特殊情况下的保养和补救措施。
【关键词】高校 动物标本 规范管理
动物标本不仅在动物科研研究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为动物学教学提供生动、直观教学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因此对动物标本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在科普教育、生态宣传、科学研究、生物和动物学的教学中,发挥形象的、直观的、比较的作用,展示着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资源的丰富。
动物标本制作多数是通过剥皮、脱脂、防腐、充添、整形等技艺过程,将死后的动物,基本保持自然形态而制作的一种模型。它完整地利用动物的皮张、羽毛,按照动物在自然界生存状态中的形姿、动作、大小、等进行制作完成,突出动物自身的特点和特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1 动物标本损坏的原因
动物标本管理不善,造成动物标本的损坏。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动物标本在制作、构成的过程中,其本身产生的不稳定性。如防腐、驱虫药物使用不当,皮张处理不妥,毛羽污染及油脂残留,充填物不洁等等。外因主要有3个方面:(1)物理、化学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光照的强、弱变化;空气中的杂质、灰尘、酸、碱、盐等物质的含量比例,都可能使动物标本受到损坏;(2)生物因素:标本的虫蛀、微生物的衍生、鼠啮等造成的损坏;(3)人为因素:动物标本在保管使用过程中,因提取、搬运等造成的损坏以及使用不正确的保藏养护方法造成的损坏[1]。
2 动物标本的常规管理
2.1 就标本本身的管理
(1)标本放置合理
动物标本,不论是浸制标本还是剥制标本,都必须入柜放置,以免灰尘和其它微生物侵害。用于陈列标本的标本柜,一般规格为:长1.25m、高2m、宽0.6m,四面为玻璃,中间用三层隔板,顶层和底层用板封闭。柜内陈列的标本根据分类系统及种类的多少来排列,但必须同属或同科或同目置于同一柜[2]。
(2)标签规范、记录齐备
收集的所有标本都必须在收集或采集后立刻系上标签。标签上应有采集地点、日期、采集人、标本的科名、学名、中文名。保管动物标本时,必须保存记录,并装订成册,以利查询、统计和科研的需要。
(3)标本陈列科学
动物标本陈列必须按照分类方法进行放置,便于查找。首先是总的分类,按动物的目、科、属、种顺序排列。大型动物标本特殊处理派架放入醒目处,最后将所有标本建立总帐,逐柜建立卡片,使帐、物、卡三者统一。
2.2 动物标本的环境管理
动物标本的环境主要是指动物标本室必须温度、湿度、日光及卫生,动物标本室需要有一个干净、适宜的环境。
(1)湿度
动物标本室湿度过大,特别是潮湿的春天,标本易生霉,那些渗出油脂的标本很快会长出是一种真菌,它附着在标本的表面,使标本皮肤变碎、腐烂。因此标本室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50%~30%,须安装去湿机,保证剥制标本的干燥,将浸制标本分开放置为宜。
(2)温度
夏季不超过25℃,温度过高,剥制标本易失水变脆。长时间的高温,大型标本真皮内未剥净的脂肪从标本的表皮向外渗,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且渗透在标本表皮上的油渍既影响标本的美观,更严重的是剥制标本皮肤内用于防腐的药剂挥发,防腐效果下降,标本易被虫咬、霉变。同时防腐药物散发在空气中,对工作人员健康不利,甚或形成慢性中毒。因此标本室内须通风,有条件时应安装空调,以调节室内温度使动物标本温度控制在14~18℃。
(3)光照
光线照射使标本褪色,无论是浸制标本还是剥制标本,都应避免日光照射。因此标本室内的窗帘要求用加厚,防止光线照射。
2.3 动物标本采用微机管理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微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动物标本也采用微机管理。因此,应将标本室的所有动物标本资源建立数据库进行微机管理。程序可以将动物标本按代码、中文名称、拉丁名称、标本数目、柜数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