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外国专家聘请效益浅议(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外国专家的聘请与管理工作是高校国际化办学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师资培训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外国专家的聘请情况与聘请效益在广东省内22所高校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总结出外国专家聘请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外专聘请效益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外专 聘请 管理 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已成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型综合人才,高校的国际化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外国专家(以下简称外专)的引进工作是高校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外专的引进,有利于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校园的国际化氛围,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引智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然而,高校在扩大聘请规模的同时,在外专的聘请和管理中还存在着聘请效益不高等一些问题。本文就外专聘请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聘请效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1 高校外专聘请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目前各大高校外专聘请与管理的现状,在广东省的22所高校中作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就外专的聘请目的、招聘渠道、管理体系、外专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外专的聘请和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1 外专聘请的目的与目标比较局限
根据问卷调查,22所高校招聘来的外专主要是安排语言或专业课教学,部分外专参与一些科研工作。只有2所高校有邀请外专参与相关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工作;有3所高校通过外专与国外的大学建立起联系。由于很多外专都有比较深厚的专业背景,获得博士学位,有的在国外高校或公司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某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如果仅仅安排其教授语言或一两门专业课,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很多外专完全可以参与到学校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中去,把国外大学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引入国内的高校。
1.2 招聘外专的渠道相对不足
在所调查的22所高校中,86%的高校主要的招聘渠道都是接受外专自荐,少部分是通过中介机构或其它合作机构推荐。对于自荐的外专,若其未在中国其它学校任教,学校很难掌握外专的背景,仅仅通过面试也很难了解外专的性格、责任心、生活方面的一些情况,因此,这样聘来的外专风险较大。外专招聘过来后,只有1/3的高校有较详细的岗前培训。因此,时有合同纠纷发生或有的外专因教学质量不合格而被解聘。有的外专是第一次来华教学,对中国学生的特点不太了解。即使是在曾经在中国教过学的外专,由于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或专业的不同,也必需经过岗前培训,事先了解该校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各大高校所聘请的外专水平都参差不齐。如何拓展招聘渠道招聘到更多优秀的外专是各大高校目前都在思考的问题。
1.3 外专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调查的22所高校中,外专的管理体系大都是由主管校领导、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和各学院外事秘书组成的三层管理体系,但有的学校各学院并没有专职的外事秘书,由人事秘书或其它老师兼任,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外专的管理上,导致有时对外专的服务不够迅速和到位。
有的学校各学院都安排了专职的外事秘书,但外语沟通和交流能力不强,影响工作的效率,且外事秘书对高校引进外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相关涉外法律法规及外交礼仪不太熟悉,缺乏对异国文化历史背景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遇中外文化发生冲突时,不知如何妥善处理,容易使外专产生误会,影响外专工作的积极性。
1.4 对外专的教学管理力度不够
为提高外专的教学质量,帮助他们改进教学,定期对外专的教学作出评估,把一些专业的意见反馈给外专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评估的频率,一学期应至少安排两次。第一次评估后,外专就能初步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如何,收集到的建议可帮助其在下一阶段改进教学方案与方法。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外专就能知道自己作了改进以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还需做进一步改进。因此,一学期最好做两次以上的评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外专的教学。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3的学校对语言类外专进行了教学评估,2/3的学校对专业类外专进行了教学评估,只有不到1/3的学校对所有外专的教学都进行了评估。对于评估的频率,一年一次和一学期一次的学校都占45%,一学期两次的学校只占10%。
每位外专应该配备一名合作老师,以协助其教学并解决教学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根据问卷调查,22所高校中只有约10%的高校做到了为每位外专配备合作老师,约20%的高校没有为外专配备合作老师,其它高校只是为部分外专配备了合作老师。
2 提高外专聘请与管理工作效益的具体策略
2.1 新的形势下,制定好外专聘请与管理的新目标
(1)在各学校对国际化日益重视的今天,外专聘请的目的和目标必须赋予更多国际化内容。通过扩大外专引进的规模,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氛围;通过外专的英文授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沟通能力的学生;通过外专与国外高校的关系,充分发挥外专的桥梁作用,引进更多优秀的外专来校教学或合作科研,或与国外大学建立起合作交流的关系,互相派出老师和学生,这样不仅从整体上促进了国内高校的国际化,也使老师和学生有更多和国外大学交流的机会。
(2)各学院在根据自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的需要认真制定聘请计划和目标的同时,也必需把提高外专的聘请效益作为一项目标,充分发挥外专资源,物尽其用。如语言类外专可以安排其在课后给全校的学生做一些关于如何学习外语或关于文化方面的讲座。很多语言类外专也都有其它的专业背景,在各专业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也可安排其做讲座,介绍其专业领域内的一些知识和发展动态,这样使更大范围的学生受益。我校从去年开始已组织所有博士生公共英语课的外专给全校的博士生开设系列讲座,每周五晚上都有不同主题的外专讲座,并规定每位博士生必须至少参加三个讲座,讲座后要写听后感。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专业领域或英语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听力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又如目前很多高校的部分课程都实行了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这些课程只占很小一部分。我们可以在学校挑选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而又有意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让外专来对他们的口语等进行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使他们有能力胜任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
2.2 拓展外专聘请渠道,争取聘到更多更优秀的外专
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方式,努力拓宽聘请外专的渠道。
(1)积极开拓官方渠道。一是通过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驻华大使馆或领事馆推荐人选;二是通过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与国外政府部门或组织签定协议,聘请由政府部门推荐的符合条件的外专;三是通过各省成立的正规引智中介机构推荐人选[1]。对于第二种官方渠道,加入了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学校可积极申报来华专家子项目,争取从美国高校派来的高水平学者。
(2)尽可能寻找更多更可靠的非官方渠道。一是通过有校际交流关系的大学推荐合适人选;二是通过海外校友或国际间的民间友好组织推荐人选;三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的功能,通过互连网向世界发送招聘启事,扩大选聘范围;四是充分利用学校中方教职员工或外专推荐合适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