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创建和谐课堂 提高德育实效(一)

创建和谐课堂 提高德育实效(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以发展人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代写论文课堂教学,又要注重德育教育,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
  【关键词】和谐课堂 家庭德育 学校德育 社会生态德育
  
  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评价考核体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都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各自的探索与尝试,怎样创建和谐课堂,提高德育实效等问题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创建和谐课堂呢?
  首先,和谐课堂必须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生成。即让学生快捷有效地学懂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从而形成会学的能力品质和好习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设定的首要的预期目标之一,是师生共同努力首先要实现的结果之一。知识与技能无法产生,课堂教学将失去意义,学生无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体验性目标得以生成,学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脱离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人为目的”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具体地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快速准确的理解,能将新知识快捷地转化为基本技能,使学生能运用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去解决基本问题,最终形成会学的好习惯和好品质,创造性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空间。
  其次,和谐课堂必须要体现学生由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最终学会自我生存,实现自我发展”。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使学生学习方式有这样的转变。
  1.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自觉约束自己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同时主动与同学配合,产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愿望。
  2.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教师和同学的依赖,凭借自身知识能力,主动地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基本技能。
  3.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已获技能有正确独到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用各种感官去参与、去经历知识与技能的获取、生成,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新知识、新基本技能的作用。
  再次,和谐课堂必须是最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最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课程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标志和成功标志,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可控的理智情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态度,树立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爱国忧民的价值观。
  以上是课堂教学最佳效果的综合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步骤、不同的策略和思维方式,以期达到这样的最佳和谐课堂教学效果。
  同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德育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一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如何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下面作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