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一)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代写论文,无论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文化都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应主要探讨建设学校文化的三个问题:第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第二,从哪里着手建设学校文化;第三,校长如何领导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校文化;校长;建设
  
  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共同的价值观的学校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从结构上看,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几个方面。学校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却是可以从学校中明确感知到的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文化都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文化特征的生成与学校文化积淀程度是学校发展的一大标志。学校文化能够决定学校物质表象的内涵本质,所以,学校文化能够把一个学校和另外一个学校区别开来。
  对于学校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发源于企业管理学的组织文化,但是,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和管理的意义比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的意义更重大。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是由学校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课程改变了过去以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提出六大目标,体现在学生培养上,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符合学生特点的人。学校的根本使命也就由原来的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变为向青少年传播社会主流文化。而学校文化实际上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缩影,那么学校自身的文化及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这是由学校组织的特点和课程改革后的要求决定的。学校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就学校内部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来说,“教师在课堂上也只受校长的一般性控制和领导”。“松散结合的系统”这个概念是由卡尔・韦克提出的,詹姆斯・马奇等则把这种组织状态称为“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松散结合”也好,“无序”也罢,都说明了在学校管理中加强学校的统一性和凝聚力的重要性。在课程改革之前,学校只是按照学科划分来实施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学校没有课程开发的职责和权力,学校教师以学科为单位,独立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因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受外在因素制约的常规性的工作,不同学校之间有很多共同点。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学科界限,赋予学校课程开发的职责和权力,也赋予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职责和权力。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强调自主创新、积极探索,要求学校不同管理层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学校文化是组织文化,不是现象文化,既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又具有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约束、扩散和辐射的功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挖掘、形成、巩固和传播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学校文化的各种功能,促进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过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从哪里着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工作是多方面、多头绪、多样化的,而学校文化却是抽象无形的,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历史
  历史是一个组织的过去,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总是以历史的起点为起点,组织文化的创建同样起源于历史。在创建组织文化时,必须全面了解历史,综合分析历史,把历史作为创建文化的一个因素,在历史继承性和时代的发展性中求得和谐、统一。历史是岁月的沉淀,是不能复制的,是唯一的,是永恒的。在学校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明确自己的文化内涵。北京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学校,比如汇文中学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教会学校,育才学校由延安时期的保育小学发展而来。这两所学校的文化各具特色,汇文中学弘扬传统文化,育才学校强调革命传统,但都留下了历史的深深的烙印,学校文化的特色也由此体现出来。在创建学校文化时,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历史素材,做到古为今用。比如北京璐河中学也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教会学校,多方搜集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物和其他素材,甚至不惜重金从海外收回了一些重要文物,建立了学校的校史馆。这个校史馆记载了学校的历史,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历史有长有短,不一定是历史越长越有价值。即使是一所新建学校,也可以从学校所在社区的历史中、学校所在地方的历史中发掘、吸收很多有益因素。
  
  2.价值观和信仰
  价值观和信仰是组织成员追求的目标,是与实现目标的行为模式相关的信念和观点。价值观和信仰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创建组织文化时,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是教育组织,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信仰,所以,学校本身的价值观和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的作用也就格外显著。学校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通常在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得以集中体现。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但是这并不代表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有些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提得恰如其分,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目标要求,凸显学校自身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在学校实践中时时处处身体力行。而有些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则提得空洞、虚无,只是一些听起来很美的词语,当然也就与学校实践相脱离了。
  
  3.英雄人物
  英雄是一个组织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英雄人物代表了组织形象,能够使组织的基本价值固定下来,流传下去。没有英雄人物的组织文化是不完备的,也是难以传播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学校文化建设同样需要英雄。学校中的英雄可以是在过去和现在为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校长和优秀教师,也可以是学校在过去和现在培养出来的出类拔萃的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英雄人物已经成为学校的标签,已经和学校融为一体了。比如,提到北大,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创建北大的蔡元培先生;提到南开中学,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曾经在此求学的周恩来总理;提到前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曾经在此当了一辈子校长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曾经在此任教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创建学校文化时,学校的校长要挖掘和发挥这些英雄人物的作用,这些英雄就像一面旗帜,为学校文化建设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很多学校特别注意英雄人物的作用,但是,往往停留在对英雄人物的业绩的对外宣传上,没有很好地总结、提炼他们身上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没有与学校文化创建联系起来。
  
  4.神话和故事
  每一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神话和故事。从主体上讲,这些神话和故事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不完全是组织的英雄人物)有关;从内容上讲,这些神话和故事揭示了组织发展过程中大力倡导或极力反对的观念或者行为。在组织文化的创建中,每个组织都需要神话和故事,都需要讲神话和故事的人,都需要传播神话和故事的人,也都需要各种能够传播神话和故事的途径。“杰出的公司无羞耻地收集并讲述故事、传说和神话,以支持他们的基本信仰。富利托莱公司(Frito―Lay)讲述服务故事,庄臣公司(Johnson&Johnson)讲述质量故事,3M公司讲述革新故事”,海尔公司把海尔发展过程的各种故事汇集起来,称之为“哲理的故事”,再加上分析“故事的哲理”,编写为一本书――《海尔的故事与哲理》。另外,海尔公司还把广大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创作漫画和相关的注解汇集起来,称之为“海尔的画与话”。海尔公司把这些“画与话”挂在办公楼的墙上,把它们编写成一套书,还把它们精选出来印制成扑克牌。这样,海尔公司的神话和故事就在企业内外广为传播。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神话和故事既充分地承载了学校文化,又有效地引领了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从学校的发展历史当中,从学校的英雄人物身上,搜索和提炼出生动、有感染力的神话和故事;学校管理者要像牧师布道一样始终坚持传播这些神话和故事,还要让教职员工以各种形式传播这些神话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