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任务型教学的借鉴意义及其局限性(一)

任务型教学的借鉴意义及其局限性(一)

详细内容

  〔摘要〕近年来,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途径(approach)就完美无缺,放之四海而皆准。本文拟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入手,分析和探讨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及其局限性,同时提出大学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应遵守的原则和做法。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语言真实性

  Abstrac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 has aroused people’s great attention. Though it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it is not perfect and can not be applied in all levels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TBL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its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the hope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an be beneficial and reflect their own teaching.

  Key wor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uthenticity of language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经常出现众所周知的“钟摆现象”,教学法的变更常常让教师们目不暇接。不少学者呼吁:是制止迷恋教学方法的潮流继续下去的时候了,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治百病。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习研究已经开始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向社会文化观和生态学方向转变,学习理论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都带给语言教学诸多启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际上这意味着“后方法时代”的来临。任务型教学是“后方法时代”讨论较多的教学途径之一,凸现了语言学习的社会属性。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自产生至今理论的构建还在不断完善,对该理论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然而对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
  鉴作用及其局限性的论述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任务型教学理论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点有益的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N. S. Prabhu)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 Candlin、 Nunan、Long、Crookes、Willis、Skehan和其他语言教学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研究,赋予任务型教学新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途径。这里的“任务”并非语言问题,而是有待学习者用目的语去解决的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从促进“学”的角度设计课堂,认为促使第二语言习得的实质性条件是:接近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大量的目的语输入和语言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任务”被视为创造上述条件的有效媒介物。任务型教学主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一样重要。
  任务型教学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任务的选择、设计和组织力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他们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发展认知、培养能力的角度看,以任务为本的学习是一种“做中学”,它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实践。通过任务学习而不是靠一套教材和书本练习,可以让学生体验人是如何用语言做事或处理矛盾的。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有决策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和问题解决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完成这样的任务要求学习者设法用所学语言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差、推理差、观点差。
  这是一个各方通过相互合作、交换看法、意义协商、协调斡旋以达到相互理解,争取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一定程度上把语言能力目标与生活工作能力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完成任务学会交际已超越了语言学习本身。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当前语言教学正开始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从侧重教语言知识到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转变趋势。
  
  二、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新《标准》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将改变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的倾向作为改革重点;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新《标准》还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入教学建议。
  新《标准》颁布后,学界也有很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优势的探讨。程晓堂指出任务型教学的主要优点为:1.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2.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3.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有利于个性化学习;6.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左焕琪认为任务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项任务,围绕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其它能力,并进行外语知识教学,它被认为是当代培养交际能力较好的方法〔2〕。
  根据外语学习理论以及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原则做法值得借鉴。
  (一) 真实性
  Willis, J把任务定义为:有目的的活动,学习者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取得真正的效果〔3〕。教学中,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或任务,首先要考虑所设计的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交际中什么场合或情景下会发生,即考虑其真实性。因为,语言是镶嵌在真实的情景中的,没有真实的情景,语言就失去了其交际价值,人们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很难迁移到具体的情景中。设置情景要绝对真实往往难以做到,遵循真实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情景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或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情景。目前随着国家对大学英语的投入和高度重视,许多学校都可以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多媒体是集图画、图像、形象、动画、声音、音乐与文本于一体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与多样的文化背景,这是任何教材无法比拟的。网络上的内容更是极其丰富,教师可以从一些外语网站上下载一些原汁原味的各种材料给学生,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入。
  (二)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语言交际的方式是双向的,如对话、会话、讨论等。在生活中,人们交谈方式是双向的,而单向交际方式则很少出现,如自言自语或演话剧中的独白等。互动必然带来意义协商以及对输出话语的修正,使信息的交流和语言知识的建构成为可能。互动需要合作,需要了解交谈的起止、轮换等话语常规,需要明白互动双方的人际关系和身份特征,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可以说,没有互动,也就没有学习,更不会有语言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注意互动性原则,比如对话、问答、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形式。应该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从每一次发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满怀信心地感到:我想说,我能说,我能与别人很好地互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