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忠诚导向的集团公司管控实操模型(一)
详细内容
之一:“抓死放乱”的管控悖论
“抓死放乱”的管控悖论
业已过去的2005年被破天荒地浓墨渲染为“国进民退”年,该年度特征性和典型化的“国有企业大面积大幅度大跃进的绩效改善”,已经被无论当事人与否、无论真见识有无地争议不休和探究不止。好比热锅群蚁,形形色色的见仁见智、或彰或否的蚂蚁们分沓而至、风生水起,搞得“群体无意识”状态的蚁酸虫毒如同云山雾罩、似烟似尘,这一切蒙蔽蛰疼了我们的双眼以至于无辨亟切需要注视的热锅所在所有。
然而,事实常常不在千山万水,事实或许仅仅一米阳光。大中型国企从过去“困龙在野”到现在“龙出生天”并不是那些连篇累牍、经验升华所鼓吹的“垄断利益”、“环境驱动”、“高明战略”、“机制创新”和“苦练内功”等等张牙舞爪的奇谈怪论,而是“集团化效应”与生俱来自然而然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所致所成。
老生常谈常常是真知灼见,耳熟能详的“集团化”并不象耳闻目睹的那样简单。从战略上来讲,“集团化”能够通过下属业务单位的整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是任何单体企业无论如何处心积虑培育发展也不可能造就的竞争优势,有此“必杀技”在身攻城略地、斩关夺隘当属意料中事,一个军打败不了一个师才是咄咄怪事了,所以说“集团化效应”正是当前大中型国企演绎“阳光的快乐日子”幕后的喜剧导演。似乎是要为这个判断做出新的注脚,最近这种“航母优势”已为不甘坐视空等的民企所觊觎垂涎,时下被炒作得炙手可热的“光彩49”正是民企激流勇上力图分羹的明证,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集团化”命中注定将是中国产业经济的关键词、大手笔和重头戏。
然而明眼人也能看出大集团的灿烂阳光中潜藏的阴云阵阵,透过这些阴云仿佛能够坐上时光穿梭机看到侏罗纪巨大的恐龙无助彷徨的身形:中国的大中型企业集团不过才刚刚形成观念、画出蓝图、搭起框架,目前尚未真正解决“集团公司管控”的问题,仍旧面临“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窘境,大固大矣,强则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