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危机化解六大关键(一)
详细内容
跨国企业近几年在中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并培养了非常大的一批忠诚消费者,很多跨国企业都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战略市场来经营。但是,在整个社会都把跨国企业当作神话或者明星看待的时候,2005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人们不得不回头来重新审视跨国企业,亨氏、宝洁、肯德基、雀巢、哈根达斯等企业上演的一系列事件,不仅仅破坏了消费者对于国际品牌的信心,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危机出现之后采取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让消费者不仅感受到了超级品牌带来的缺憾,也看到了跨国企业公关应对的尴尬,从中或许可以梳理出一些经验,给更多的企业以借鉴。
一、跨国企业更应该重视危机
中国有句古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消费者日常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环节更加的记忆犹新,并且他们传播这些不好的感受的积极性远远大于那些好的感受。
对于一个跨国企业来说,因为有着国际品牌的光环和影响力,人们的期望往往超越了对一般企业的期望,消费者希望自己消费的跨国品牌是近乎完美无暇的,而且,消费者对一个跨国品牌表示忠诚,更多是因为这个品牌传达了和消费者心目中吻合的功能诉求或者情感利益,如果跨国品牌的行为破坏了人们的这种感受,人们就会对其产生置疑。因此,越是跨国品牌,在出现危机的时候,越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感受,并且要对危机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小范围出现危机的时候,就要及时面对消费者,而不是置之不理等到全社会都在炒作的时候再向办法扭转。比如宝洁的SK-II出现问题的时候,难道真要等到消费者将其告上法庭才能处理吗?这个过程中宝洁完全可以很好的给予消费者一个满意的处理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在于跨国企业本身还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感,对于消费者来说,人们偏爱的跨国品牌应该是友好的和负责任的,不从本质上对于危机给予重视,结果带来的将是品牌的价值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