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企业组织的“织网模型”(一)

企业组织的“织网模型”(一)

详细内容

现代企业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等形式,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要使愈来愈庞大的组织有效地进行工作,就必须依靠组织职能把每个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每个人在其中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实现企业预定的总体目标。

  王家明在一次为浙江某上市公司进行组织咨询时,根据企业的具体实践结合对组织架构的长期研究,提出了“织网模型”的概念。他说组织设计这张渔网编织得好不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组织规模:即网的大小。网必须足够大,能够覆盖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和资源。

  2、组织密度:即网眼的大小。网眼不能太大,否则企业的财富就会像漏网的鱼一样流失;也不能太小,否则就需要过多的材料和成本来支撑(类似于组织机构和部门、岗位设置重叠臃肿);也不能出现空洞,即机构或岗位缺失。

  3、组织成本:即用尽可能少的线织成这张网。这张网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又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材料。

  4、组织的效率:即网的横向和纵向线尽量分布均匀,而且不同层次节点之间信息沟通距离要最短。这样的话能使信息的传递、决策和执行都将更加快速和有效。

  那么,企业这张网主要由什么组成呢?答案是“两条线”。

  一条是权力线,即纵向的径线。从行政权力看,企业所有的权力最终应归集于企业老总手中,即网的总纲线,再由老总沿总纲线逐级向下传递,即层层授权,就像力量的传递一样。因此,授权是否均匀和合理,都将对整张网的强度造成影响。

  二是流程线,即横向的纬线。它代表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是横向跨部门、跨岗位穿插流动的。流程越清晰,织出来的网将越规则。

  权力线和流程线的交汇点(即网的节点),就是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根据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并由上级授予相应的权力,并且通过企业的制度进行固化,通常会为每个岗位制定《职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