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新管理主题 企业人为本理论与应用(一)

新管理主题 企业人为本理论与应用(一)

详细内容

在咨询实践中,越多地参与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也就越多地感到困惑和不安。相对于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中国企业正处于组织变革阶段;相对于欧美成熟企业的标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很大。但中国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是不是必须重走欧美企业走过的路?或者模仿欧美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怎么“走为上”?可否走出一条新路?

  一、企业“人为本”之道

  工业文明发端兴盛于欧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相伴相生。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大规模生产,从科特勒、列维特的营销到戴明、朱兰的质量运动,从安索夫、明茨伯格的战略计划到麦肯锡、波特的竞争战略,从钱皮、哈默的业务流程重组到ORACLE、SAP的信息技术应用,这是一条以企业经营为本的主线。从韦伯的科层制组织到斯隆的事业部组织,从杰奎斯、莱万斯的团队组织到沙因的组织文化,从阿基里斯、施翁的组织学习到圣吉的学习型组织,这是一条以企业组织为本的主线。从梅奥的霍桑试验到福列特的人文关怀,从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的激励理论到彼得斯、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从坎特、贝尼斯、科特的领导研究到柯林斯的基业长青,这是一条以企业人为本的主线。德鲁克一直围绕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人、目标、组织,力求从根本上阐释若干基本管理命题。一代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则与时俱进、顺应环境,整合理论、创新发展,塑造出不少卓越企业,举如GE、IBM、HP、微软、ABB、索尼、丰田等。

  后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所处环境以及竞争格局日趋复杂多变;人文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体验和精神需求日益增长,企业基于满足物质需求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从各个方面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正与日俱增。人们发现,除了德鲁克的基本观点,除了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往的应用型管理理论似乎都失效了。于是“变革”应声成为企业管理的绝对主旋律,小小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却畅销全世界!“学习”一跃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向外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诸如韦尔奇治下的GE;向内建设学习型组织,以持续打造组织的应变能力。变化越多,越要“万变不离其宗”;变化越快,越要“以不变应万变”。企业根本不变的是:企业是人的组织,是人性化的组织,承载着人的理想、追求和欲望。越是学习,越要知己知彼,越要反求诸己。企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而存在?凭什么发展?企业持续发展以至长盛不衰,关键不在于运营管理的科学性,不在于竞争战略的差异性,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而在于人的理念、素质和学习能力,以及由此所构筑的组织能力!人为本,必然成为新的管理理论的主题。这不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复归,而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