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的无序管理模式(一)
详细内容
惠普公司的这种做法就是我要说的管理新概念---无序管理。它是汤姆・彼得在《于无序中求繁荣》一书中倡导的管理方法。这种做法和一些大公司所倡导的干预管理应多多益善的做法是大相径庭的。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经理是公司的主宰,是公司的决策人物。许多经理们认为发号施令、独断专行的工作很具诱惑力,他们希望自己高高在上,员工们应该对他们俯首贴耳,惟命是从,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总裁。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鼠目寸光,因为这种管理方法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最终必然会导致群情激愤的。总有一天善于发号施令的总裁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做法不但没有笼络住员工,反而为自己树了许多敌人,他的下属们会随时背叛他。当总裁们不失时机地想出新办法控制员工行为,操纵公司一切事务时,他的雇员也正在千方百计、摩拳擦掌做好准备随时脱离他的高压统治。
这种“管理即控制”模式还会营造一种过火的政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势力范围之争、劳工争端、高压统冶等一些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后果,而且最终还会削弱公司实力,从而使公司无法达到为用户服务的目的,甚至还会产生“过分控制”的现象。比如把产品引入市场这种最简单的事情也要经过各级签字,多方协商,达成协议才得以批准。由于机构的复杂,做一项简单的工作也会不知不觉地卷入政治漩涡中。很多人认为:大企业应该建立起庞大的管理机构对企业实施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越大,行政机构就应该越多,企业因此才能发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小企业,在经理们事无巨细的干预下也不会繁荣,反而会每况愈下。但惠普公司的经验却告诉我们,管理机构是可以做到又大、又富于灵活性的。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两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不同后果,还是让我们看看惠普是怎样超过DIGITAL而成为美国第二大计算机公司的吧!
在所有的70年代繁荣一时的计算机厂商中,历经了15年的风风雨雨,艰难险阻,却能转危为安,而没有面临停工、破产和失去市场威胁的企业,也只有惠普公司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