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模范生”海尔、联想、华为的尴尬境遇(一)

“模范生”海尔、联想、华为的尴尬境遇(一)

详细内容

海尔、联想、华为这三个当今中国的榜样企业,如今正面临类似的尴尬境遇:是持续“安内”----巩固国内市场优势,还是适时“攘外”----直取海外市场,就像低段位棋手对弈高段位棋手时,在多数情况下,守之不住,而攻之无果。

  海尔、联想和华为,是当今中国企业当之无愧的“模范生”。其标志事件分别是,当1998年张瑞敏应邀到哈佛商学院讲课时,张瑞敏甚至被誉为中国的“经营之神”,电影《首席执行官》的拍摄更固化了海尔的“模范”成果;而2001年柳传志成功地用“分槽喂马”方式解决了接班人问题,更为联想机制的成熟魅力赢得了“模范”的光荣;而华为成为模范的年头也许要从《华为基本法》的面世算起,但是让华为真正赢得同侪尊敬的却是《华为的冬天》带来的“普天同忧”效应,其时是2001年春夏之交。

  但是,以世界经济范畴计,中国企业无论从经营业绩影响还是对管理学的贡献,无疑都还是些“小巫”。包括海尔、联想和华为这三个“模范生”,尽管还有许多必须面壁十年、二十年才可望解决的资质缺陷,但他们根本无法进行“入学时间还短”的自我安慰,也来不及动员和训练,就得上阵。颇有些当年志愿军扛着三八大盖、卧冰吃雪,也要去击落或缴获敌军飞机的味道。

  青春“闷局”

  中国企业的这三个“榜样生”都身处青春期,体内的热情和能量蓄积良久,必须加速向外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的基本策略无非都是在巩固国内市场优势----“安内”的同时,或轰轰烈烈,或克制待机,或衔枚疾走,目标都是“攘外”----直取海外市场。

  但是一个巨大的尴尬是:就像低段位棋手对弈高段位棋手时,多数情况下,守之不住,而攻之无果。

  1、海尔:取势之后要捞实地

  海尔: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如果扩张不谨慎,强大的外势终归要靠围住中间的实地才能取胜,否则,对手一旦“空投”成功,局面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