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科龙:从青春眺望百年(一)

科龙:从青春眺望百年(一)

详细内容

今年,刘翔二十岁。当这个20岁的青年飞一般掠过雅典时,许多人注意到了他脸上的青春痘。在一次次跨越成长的烦恼之后,刘翔无疑在今年夏天完成了二十年来最重要的跨越,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当刘翔带着青春痘站在全新的起点,谁也不会怀疑,他将跑得更快更好。

  今年,一大批中国企业也站在20岁的起跑线上。历经青春的萌动与成长,激情和迷惘,他们将以怎样的方式走向成熟?对于百年老店,二十岁亦正当青春。而二十年青春岁月的雪泥鸿爪,又分明成为指向百年大道的路标。

  2004年10月28日,科龙20岁。这个当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血儿,有着乡村质朴的童年,有着传奇般的青春故事,也有过许多成长的苦闷和探索。

  在弱冠之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为科龙举行了成人礼:“今天的科龙既是国家发展大环境、企业家的作用、独特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产物,更是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缩影。科龙的多轮产权改革,反映了中国企业改革的艰苦历程,而科龙抓住机会所实施的每一次产权改革,都为科龙注入了同行业其他许多企业都不具有的制度活力。”

  乡镇企业的草根力量与科龙的初期成长

  1984年初,转型期的中国大地正掀起土地承包的热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正式把社团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指出乡镇企业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途径,并出台了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关措施。而年底,十二届三中全会随即召开。“商品经济”在“有计划”的缝隙中开始蓬勃生长。

  科龙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应运而生了。1984年,创业者潘宁用镇政府给出的9万元试制费,以零件代模具,用汽水瓶作试验品,用手锤、手锉等简陋工具和万能表等简单测试仪器,成功地试制出中国第一台双门冰箱。

  科龙的诞生是幸运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有这么一个说法:全国看广东,广东看珠三角,珠三角看顺德。当时,敢为天下先的顺德人正在探索著名的“顺德模式”。“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三为主”思路,使顺德营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区域经济环境,在全国率先孕育了一批家电业巨子。乡镇企业一出生,就以草根经济的天然活力迅速捕捉到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