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春秋:郭台铭“黑手”起家(一)
详细内容
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全球最新的IT产业前百大的企业排行榜中,“鸿海精密工业”(下面简称“鸿海”)挤进了全球前十大,名列第8名,是岛内上榜企业中排名最高的;在香港在《亚洲周刊》最近评选的“国际华商500强排行榜”中,“鸿海”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10名上升到的第8名。
辉煌无比的“鸿海”
“鸿海”去年的营业额达到2450亿元新台币,比2001年足足多赚了千亿元,今年集团的内部目标仍要增长千亿元以上,争取坐上台湾民营第一大制造厂的宝座。“鸿海”总裁郭台铭对此相当自信,他说:“别人要走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鸿海’一年就做到了。”目前,“鸿海”在祖国大陆共投资了28家企业,且均以“富士康”为名,分布在华东、华南及华北等地,祖国大陆已成为“鸿海”主要的生产基地。现在“鸿海”已成为祖国大陆海外投资企业中的第二大出口商。随着“鸿海”祖国大陆厂的研发技术不断提高,获利也就在逐年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企业现在均已进入投资回收阶段,其收益占台湾母公司获利的比重越来越大,集团的业外收入中,有九成来自于祖国大陆。“鸿海”去年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收益高达45亿元,居台湾上市公司之冠,占台湾母公司税前盈余的23.45%,预计在祖国大陆投资收益将持续攀升。
当SARS疫情刚过,“鸿海”就又始了新一轮的西进计划,其下属的半导体及面板设备厂率先进驻到上海的松江,并开始对祖国大陆的其他地区进行产业布局的投资工作。受SRAS疫情的影响甚大的启示,“鸿海”现时采用了“一地设计、三区制造、全球交货”的布局,此意义在于未来任何一区的制造一旦遇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另外两地就可以很快地顶上,以降低风险;平时三地制造都可以同时生产交货,让其产品同时在各地上市。
郭台铭“黑手起家”办“鸿海”
30多年前,祖籍山西的郭台铭刚刚从台湾海事专科学校毕业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似运动好手的年轻人,日后竞能在全球的IT产业中,拥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他从制造模具起家,后全力向电子业发展,从不起眼的连接器做起,直到如今垂直整合“三C”产品(电脑、通信、消费电子)的上中下游,其客户涵盖了全球的知名大厂。目前“鸿海”在制造领域的布局已经横跨了从零部件一直到系统组装,这样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其制造项目更是无所不包,从个人电脑、手机、游戏机到主机板、半导体设备、显示器等,已成为台湾最大、最完整的民营电子制造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用连接器的制造商。一直称自己不是白手起家,而是“黑手(动手干活)起家”的郭台铭自称企业“不是什么高科技,赚钱也不是全靠技术,靠的却是苦干、实干、还有拼命地干”。“鸿海”能成功,是与集团朴实、刻苦耐劳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郭台铭经常以水牛默默耕耘的精神勉励同仁,而他自己就是一个标准的工作狂,一年有2/3的时间穿梭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每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一个晚上可以安排三场会议,拼到晚上11点,仍可以继续和客户谈判,一天在公司吃上四个便当是常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