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我们挣人民币别人挣美元(一)
详细内容
加强研发和技术合作,是中国银杏企业摆脱为国外代工、争取高端市场的惟一出路
关于银杏产业,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人用一火车皮的银杏叶,提取一卡车的提取物出口,挣回一三轮车人民币,留下19.9车皮的废料废渣。然后外国人再简单加工,换成一轿车美元!
2004年,中国向世界提供了2.4万吨银杏叶,提取了约600吨银杏提取物――银杏黄酮,销售额大概6亿元人民币,而全世界银杏制剂的总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98%是国外的公司生产。
一个中国人最占有天时地利的产业,为什么成了国外的优势?
肥水外流
到今天,国际上的银杏制品已达30多种,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产品清一色的都是外国货。目前,一支进口银杏冻干粉针剂的价格通常都在100多元,而国内的银杏产品没有一个能达到这个价格水平。
德国史瓦伯制药有限公司一家药厂的一个银杏产品系列,其全球销售额高达5亿多美元。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生产银杏制品的并不少,无论是保健品还是药品,都没有一家企业占有主导地位。
康恩贝的天保宁是国内第一代比较成功的银杏制剂,直到今天在国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占有率。该公司的杜先生道出了中国企业疲弱的缘由:银杏目前中国专利共申报68件,外国人申报有4件,但其仅有的4项专利却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并且,高端市场基本上都被德国和法国垄断。
同时,银杏制品作为药品,审批制度比保健品的要求高很多,企业很少愿意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金钱。目前国家批准的只有9个品种,做得好的只有康恩贝、扬子江和海王,主要是生产银杏药片。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保健品和食品,比较散乱,不成气候。
中国是世界银杏制品最大的原料提供国,世界90%的银杏原料出自中国,即使这个市场,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
缩水的质量
2005年4月22号,张绍君往返于宾馆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江苏省银杏生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此次为了申请邳县成为银杏叶GAP生产基地,他专程赶往北京。